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进场路径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定义

进场路径是指航空器从进场着陆开始下降的点到接地点之间的一段飞行路径。

相关知识进场进场是指脱离航路阶段(一般自距离跑道始端20海里处算起)飞向机场的飞行阶段。进场阶段通常结束于最低下降高度(MDA)或最低下降高(MDH)或决断高度(DA)或决断高(DH)处。如果没有明确规定DH在15m以下,则在班类着陆等级的情况下是指结束于至跑道始端这一点上。如果引导正常,不必进行复飞的话,紧接进场的飞行阶段是着陆。1

着陆着陆阶段始于MDA、MDH或者DA、 DH,在三类着陆情况下,且没有明确规定DH是否在15米以下,则起始于跑道始端;着陆阶段结束于飞机滑行离开跑道。

进场复飞进场复飞始于规定的复飞点,一直到必备导航性能(RNP)所定义的空域,一般指跑道的起飞端至不超过24海里的空域范围。

因此,进场路径即是进场后引导正常情况下的着陆前的飞行路径。

简介进场航班流量管理的范围从航班进入扩大的终端区开始直至航班降落到跑道。而在采取合理策略规划进场航班时,进场路径的选择不可避免是管制员经常要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个问题,在实际运行中,进场航班往往已经分配了一条标准仪表进场程序(STAR)或RNAV进场程序,但是,到达终端区后,由于实际到达时间的随机性,会在进入终端区时为航班重新分配标准仪表进场程序(STAR)或RNAV进场程序,来实现更好的进场航班的排序以及资源的均衡,路径选择与进场排序是相辅相成的。

进场航班流量管理的目的是使进场航班安全、快速、有序的在目的机场着陆,采取的策略是合理的规划进场航班流。从空间上讲,合理的规划航班流主要是充分的利用终端区内的空域以及跑道资源,在保证安全间隔的情况下,为进场航班安排合理的进场路径,通过进场路径的利用减少某一进场路径拥堵以及调配冲突带来的延误,有助于管制员的决策,降低他们的工作负荷,加快进场航班流的安全,有序运行。从时间上讲,合理的规划航班流,也是在安全规范规定的安全间隔下,为进场航班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序,减少进场延误以及进场时间,降低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保证进场航班的顺畅的运行。

终端区进场航班的路径选择是指同一方向的进场航班在进场点前或到达进场点后存在多条进场的标准仪表进场程序(STAR)或RNAV进场程序到达IAF点后继续下降到跑道端,进场航班如何选择标准仪表进场程序(STAR)或RNAV进场程序进近着陆到跑道的过程。一般情况,进近管制员会根据飞行计划中的进场程序为进场航班进行路径决策,有时会根据经验或知识为进场航班改航,选择邻近的新的进场路径。2

雷达引导进场路径规划模型在繁忙机场终端区,进近管制员通话量大。当飞行流量较大或跑道容量突然减少时,人工计算的效率不高,空中等待时间延长,安全性大大降低。为此,国内外学者对航空器进场优化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多为降落排序及降落时隙分配,引导航空器以何种路径飞行能使其按照一定次序安全降落于机场跑道,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涉及。基于以上分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康瑞提出了需达引导进场路径规划模型。模型尽量贴近管制业务,考虑到民用机场进出港航空器机型相对固定,进近性能、尾流等级差异小等因素,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基于历史飞行轨迹对需达引导进场、进近路径进行规划。雷达管制员可利用规划的路径指挥航空器降落,将机动飞行位置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为雷达引导管制业务提供辅助决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