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攻击性涵义
一个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但随着生理心理发展,这种攻击倾向可能会指向一些有意义的目标,如征服外部环境,在驾驭环境中取得成功。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攻击,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韧性、毅力、意志品质等。但是如果这种与生俱来的攻击倾向指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相处的成人以及那些犯罪者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攻击的后果。
心理学中的攻击性是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2
攻击性分类一般地,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对性攻击(hostile aggression)和工具性攻击(instrumental aggres-sion)。敌对性攻击是以伤害某人的愿望驱动的、冲动的、愤怒生气的行为。工具性的攻击是被其他非攻击性目标(如获得金钱、实现想象、恢复秩序等)所驱使的有预谋的、有计划的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2
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的主要区别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在攻击目标、计划过程、愤怒程度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不同。
攻击目标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的区别之一是攻击目标的不同。对敌对性攻击来说,伤害是最终的目标。如学生在操场上打架时常常表现出伤害对方这种愿望的驱动性,甚至知道因为打架而得到处罚这样的代价,这是敌对性攻击行为。而一个攻击者仅仅为了得到钱而杀人,就是工具性攻击。对这种攻击来说,伤害意味着一些其他东西的终结。2
计划过程敌对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在计划过程上也不同。一般认为,敌对性攻击是冲动的、无计划的和急躁的行为,随之而来的行为选择几乎没有考虑。而工具性攻击则是有预谋的、有计划的、冷静的行为。它至少包括典型的代价和利益的潜在推测。也有计划的构思和心理实验以选择有效的最佳方式。2
中介变量敌对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的中介变量也有差异。敌对性攻击有伤害的特定目标,通常和高的觉醒状态或行为过度刺激相联系,攻击机会的增加与中央神经系统觉醒相联系,也与压制刺激觉醒和损害能力有关。它把愤怒作为中介变量,涉及影响愤怒的关键变量如激怒的原因、失败、不安等,特殊和非特殊线索的多样化加强了敌对性攻击。工具性攻击的中介变量是结果信念和效用信念。结果信念(outcome beliefs)是与人的信念相联系的攻击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得利益,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观察攻击行为榜样、看暴力录像节目等;效用信念(efficacy beliefs)是完成攻击行为的个人能力的信念。可以通过模拟或现实中环境中的攻击训练来获得如军事训练、空手道训练等。工具性攻击为可以被视为达到结果的一种方法,预期的结果或奖赏控制了工具性攻击,因为攻击行为和奖赏的联系内在化了。1
愤怒程度敌对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所包含的愤怒程度也不同。敌对性攻击有愤怒,而工具性攻击则没有明显的愤怒。
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的主要混淆敌对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虽然有许多不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分清楚这二者也是非常困难的。它们在攻击动机与攻击信息过程方面混在了一起。
攻击动机人的行为动机是非常复杂的,敌对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很难说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在生活中,相同的动机可以驱使任何一种攻击的发生,不同的动机都可以驱使同一种攻击行为的发生,并且许多攻击行为是由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混合在一起的。
不同的攻击行为源于不同的动机。一个男人在生活中被戏弄,可能会被其同事视为胆小鬼。于是他可能马上做出反应,不假思索地去击打挑衅者,他所表露出来的情绪被视为是愤怒。同样,被击打者可能不是马上做出反应,而是计划其愤怒的攻击行为来重塑其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前面的一种情形,攻击可能被看作敌对性攻击,而后一种则被视为工具性攻击行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动机是相同的,都是重建良好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却产生了不同的行为。如果这种动机不存在,冒犯者就不会受到报复。2
相同的攻击行为源于不同的动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孩子如果推走了另一个孩子的自行车,那么推的行为是敌对性攻击还是工具性攻击呢?这个活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攻击,表现于外的却是相同的攻击行为。孩子动用武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一个玩具,这里可能很少或者没有愤怒的参与。同时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可能会生气地伤害其他孩子,也可能是报复使其愿望受挫的自行车。2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行为包含了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并具有混在一起的动机。一个男人如果被侮辱,他可能马上进攻侮辱其的目标,以塑造其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他的行为看起来多少有点工具性攻击的成分。那么敌对性攻击又会怎么样呢?预演过去多次出现的决定,行动可能较快,基本上是自动的,行动合理就包含了对代价和利益的迅速预测,快而合理地实施决定,攻击者就可能没有意识到。试想一个人荷枪实弹地去打击冒犯者,这种打击是否一定就能发生呢?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认为他的行为具有工具性攻击吗?尽管他反应的自动性更像是敌对性攻击,但其考虑到了行为的后果,代价和利益的预测又使其行为更像是工具性攻击,敌对性和工具性攻击的动机混在了一起。2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已经研究了信息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异同。控制加工过程有4个特征,即有意识目的、控制的感觉、行为的代价和结果的检测。结果检测是个闭环式的检测过程,即实际的结果与想象的结果进行比较的反馈过程,从行为设计中预计结果产生的判断到引发的矛盾。自动加工并不是与控制加工相对立的信息过程。一般地说,任何不包括控制过程4个特征的加工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独立自主的、迅速和有效的。这样,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就像连续的一样,控制加工包含了4个必需的特征,自动加工则除了控制加工的任何特征外,同时具有另3个特征。实际上,敌对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都是自动的。敌对性攻击由定义看它是自动的,它是无缘无故的、易冲动的,不能控制的自发的过程,因而愤怒是与敌对性攻击相伴随的。如果愤怒是作为预期目标的手段发生的,那么攻击行为就具有了工具性的特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