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
(1)数据采集和输入。物流数据采集是指通过采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外部将数据采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处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采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采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校验能力,以及预防和抵抗破坏的能力等。
(2)信息存储。物流数据经过采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信息系统是无法投入使用的。
(3)信息传输。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需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价值。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有实际使用价值。
(4)信息加工。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的,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5)信息输出。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实现了这个功能,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1
要求在物流信息系统中,人们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可得性
数据的迅速可得性和随时随地的可得性,可能减少业务和计划上的不确定性。
2.精确性
数据处理的结果必须精确反映当前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客户订货和存货水平,以减少不确定性,并减少存货需要量。
3.及时性
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要求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录入、加工、存储、传输或输出,这关系到信息是否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被利用的程度。
4.准确性
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处理的准确度要求不同,若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那么利用再先进的技术都是浪费。例如在企业中,会计的账目处理要求分毫不差,但企业项目则允许以万元为单位来衡量。
5.适用性与灵活性
由于信息与数据的相对性,数据的输出内容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定,用户要求获得的是信息,而不是数据。信息是观念上的,这导致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从种类、格式、计算方法等不同的方面来看有着不同的内容,
所以完成数据处理的系统应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处理和提供信息的能力。
6.预警性
由于物流企业需要与大量的上游、下游协调工作,因此物流中的数据处理必须以异常情况为基础,突出问题,发现机会,使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能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在最需要引起的情况或者能提供的最佳机会时改善服务、或降低服务成本。
7.安全性
数据处理的安全性是指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数据或信息不会被丢失、篡改、破坏、窃取。数据处理的不安全将给信息掌握者带来难以估算的损失。比如企业内部重要销售信息的失密,将导致企业失去部分市场,甚至全部的竞争优势。因为尽管信息具有非零和共享的特点,但企业掌握市场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关键信息的泄露将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还应包括备份和易恢复,即可靠性。
8.经济性
数据处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数据的搜集、存储、加工、传输到输出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人财物(如相关人员、计算机设备、网络、资金等)进行全面支撑。现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将越来越多,涉及面也更为广泛。因此,数据处理应该是在满足前面七项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各种投资和费用,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