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RDA技术标准的研究起源于1985年12月ECMA TC22(数据库)提出的TR30技术报告《远程数据访问服务与协议》。该报告参照开放系统互连(OSI)基本参数模型,提出了远程数据库访问的一般模型,定义了抽象通信服务,抽象传送语法,支持使用SQL语言的关系型数据库远程访问协议。1986年6月ISO产生第一个远程数据库访问工作草案N153《ISO远程数据库访问服务与协议》,该草案依据ECMA TR30,确定RDA位于OSI基本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明确数据库模型是ISO 9075 SQL数据库,RDA提供支持两阶段提交的服务以完成分布式处理。远程操作引用CCITT X.400建议和ECMA TR31。以后,在1986年7月、1987年6月、1988年1月,RDA草案又先后经过一系列增加和修正。至1991年RDA升为DIS9579,RDA的内容框架才基本确定,技术也趋干成熟。2
原理RDA通信服务提供RDA客户和RDA服务器之间的合作,按照OSI服务约定,RDA通信服务的接口被模型化为服务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界面。RDA通信服务是服务提供者,RDA客户和RDA服务器都是RDA通信服务的用户。RDA客户是发起RDA对话并请求服务器执行RDA操作的一个用户,实际上它代表网络上的一个应用。RDA服务器是对RDA客户提供数据库服务的用户。RDA客户和RDA通信服务之间的界面称为RDA客户接口,RDA服务器和RDA通信服务之间的界面称为RDA服务器接口。2
服务通用的RDA服务可划分为五类:对话管理服务,事务管理服务,控制服务,资源处理服务,数据库语言服务。前两类服务主要与数据库管理有关,后三类服务主要与数据库访问有关。对话管理服务提供了管理RDA对话的设施。事务管理服务支持事务的管理。控制服务用于确定尚未完成的RDA操作的状态和取消这些操作。资源处理服务用于管理数据库资源。数据库语言(DBL)服务涉及定义和撤消DBL操作,调用早先定义的操作,执行DBL的操作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