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飞机应急出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飞机应急出口是在紧急情况下供乘员迅速撤离的出口。飞机遇有危险情况落地后需乘员紧急撤离飞机,除使用正常出口外,还在飞机两侧设有一定数量的应急出口。这种出口在平时不准使用,只供在紧急情况下减少乘员在机内滞留时间时使用。有的应急出口配有应急滑梯,这种滑梯一般为高级尼龙布制成,在使用时自动充气,以使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飞机。2

结构应急救生设施的位置和客舱的总体布局有关,主要分为舱门,即地板高度出口,装有滑梯或救生船;应急窗,即非地板高度出口(部分应急窗附带有滑梯装置),要求不论起落架是放下位置或收起位置,或是只有一侧的起落架在收起位置,都能够在不超过90秒钟时间内,将全部的旅客和机上人员应急疏散到地面;当客机在水面迫降时,可使旅客与机组人员应急登上充气的救生船或漂浮设备。

应急出口一般均为矩形出口,不同型号的客机上的应急出口规格有所不同,主要分为I型~Ⅳ型和A~C型7种规格。I型应急出口为宽不小于610毫米、高不小于1220毫米的矩形开口,其圆角半径不大于1/3出口宽度,并与地板平齐;Ⅱ型应急出口为宽不小于510毫米、高不小于1120毫米的矩形开口,其圆角半径同上,并与地板平齐。若是位于机翼上方,则其机内的跨上距离不大于250毫米,机外跨下距离不大于430毫米;Ⅲ型应急出口为宽不小于510毫米、高不小于910毫米的矩形开口,其圆角半径同上,其机内跨上距离不大于510毫米。若出口位于机翼上方,其机外跨下距离不大于690毫米;Ⅳ型应急出口为宽不小于480毫米、高不小于660毫米,其圆角半径同上,若位于机翼上方,其机内跨上距离不大于740毫米,机外跨下距离不大于910毫米。

每架飞机根据乘坐旅客的总人数,安排有一定数量的应急出口,以A320机型为例,其配有四个I型的旅客/机组舱门(每侧两个),四个Ⅲ型的紧急出口(每侧两个),两个驾驶舱窗户出口(每侧一个),四个电子设备舱维护口盖。1

重要性飞机上的紧急出口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飞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危险情况,需要紧急疏散旅客时,紧急出口将成为旅客的“救命出口”,所以坐在紧急出口位置的旅客,要严格执行民航规则要求中的《应急出口旅客须知》。坐在紧急出口座位上的旅客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能协助机组成员。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撤离,避免因各种可能的障碍影响,民航规则要求紧急出口座位下不能放置任何行李物品,同时将应急窗口前的座椅靠背设置为不可调节后靠,应急窗口后的座椅靠背不可向前折叠,这些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紧急出口座位设置要比其他座位空间宽敞许多,这让旅途更加舒适,但同时该座位旅客需要承担的责任也相应更多。

民航飞机一般都有多个紧急出口,分别位于飞机的前部、中部、后部。坐在飞机紧急出口附近的旅客,既不能随意拉动紧急出口的手柄,也不能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完成出口座位旅客应该承担的相关义务。

飞机客舱紧急出口是飞机需紧急疏散旅客时应急所用,一般不可打开。客舱紧急出口位置多设在飞机机翼上方或客舱边上,同时设有紧急滑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紧急滑梯弹出致人受伤;同时,紧急撤离通道不能停放行李等物品,否则万一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旅客应该严格遵守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有关管理规定,不可随意碰触航空器部件,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大家的航程。 3

相关要求在飞机术语当中,出口“Exit'’是指任何主要舱门(飞机左舷的登机门和右舷的服务门),应急出口“emergency exit“,则被定义为仅应用于应急情况下的舱门。出口和应急出口在应急情况下均可用作乘员逃生的通道,是运输类飞机乘员应急撤离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着应急撤离的效率和成败。应急出口的数量和类型、操作方式、标记标示、打开时问等都在适航条款中有明确的要求。舱门必须有措施防止由于机械失效或其他原因导致在飞行中打开,必须保证在增压和非增压飞行中不能从完全关闭和锁定的状态打开。此外,舱门必须有措施防止在飞行中被人无意打开,而且,必须设计与预防措施,减少人在飞行中有意打开的概率,但是预防措施不能妨碍应急情况下舱门的打开。如果门没有完全关闭、闭锁和锁定则应给驾驶员发出信号,驾驶员应在驾驶舱内看到该信号。每一未闭锁的可能有危险的门必须有清晰的直接目视检查措施,确定门是否完全关闭、闭锁和锁定。

乘客数与出口数量飞机出口数量和类型与最大载客量的对应关系受到适航条款的严格管理,其依据是即使在一半可利用的出口被堵塞的情况下,在90s内能够撤离设计的最大乘客量(包括机组人员和客舱乘务员在内)。实际上,在1976年,FAA已经对飞机上应急出口数量和位置作出明确要求如下:

①对给定的乘客数量必须提供特定类型和数量的出口。

②出口必须位于能够提供乘客撤离的最有效方式的地方。

③出口必须按照乘客座位实际情况,均匀分配。

④出口的排列、部署和标记、应急照明必须满足特定标准。

机组人员应急出口对于机组人员的应急出口有如下规定:对于旅客应急出口与飞行机组区的靠近程度不能为飞行机组撤离提供方便和易于接近措施的飞机,以及客座量大于20座的所有飞机,飞行机组应急出口应设置在飞行机组区。此类出口的尺寸和位置应足以使机组能迅速撤离。在飞机两侧必须各有一个出口,或代之以一个顶部带盖舱口。每个出口必须包含一个至少为483mm×510mm的无障碍矩形出口,除非能通过一名典型的机组成员圆满地演示了出口的实用性。

目前运输类飞机一般都将驾驶舱左右侧通风窗作为机组人员的应急出口。两条救生绳(escape ropes)连接在飞机驾驶舱窗口上部和后部,储藏在飞行员座椅上部的间隔内。当驾驶舱的两个窗口必须用作应急出口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压窗口锁杆释放手柄。

②向后旋转锁杆到打开位置。

③转动窗子到完全打开位置。

④移去救生绳包装袋(窗口的上后部)。

⑤拉紧救生绳以确保安全系紧。

⑥将包装袋从窗口扔下。

⑦检查救生绳第一节握手处是绿色的并且位于打开窗口中。

⑧上身向外坐在窗槛上。

⑨缓慢下到地面。

出口位置及尺寸出口的设置必须是旅客可到达的,而且其位置能保证有效撤离。应急出口必须考虑到旅客的分布情况,尽可能地均匀,但座舱两侧出口的大小和位置不必对称。当规定每侧只需一个与地板齐平的出口而飞机又没有尾锥型或机腹型应急出口时,该与地板齐平的出口必须设置在客舱后段,除非其他位置使其成为更有效的旅客撤离口。当规定每侧需要一个以上与地板齐平的出口时,每侧必须至少有一个与地板齐平的出口设置在靠近座舱的每一端头,但这一规定不适用于客货混装布局。刘。于要求在机身每侧要有一对以上乘客应急出口的飞机,在机身每一舱段每侧的相邻出口的距离不到超过18m(60英尺),即所谓的“60英尺”规则,测量应在两个最近的出口边缘平行飞机纵向轴线进行。这个规则实际上来源于B747飞机构型的修改。在1984年,波音公司为B747飞机的改型取证,要求取消主甲板上的一对出口,这导致最大出口间距从44英尺增加到接近70英尺。在此之前,自1967年FAA并没有指定最大出口间距。当FAA同意波音的要求后收到了许多来自公众的抱怨,指责允许取消出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