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电力市场运行机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在电力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大多数国家对电力工业的管理采用了调控模式,其运行机制可以总结为:(1)发、输、供高度统一,垂直型管理。在一定区域内,由单一的运行者负责系统运行,配电部门有专营区域。(2)公用事业权力机构有权干涉,包括营业区域、电价等。

调控模式的形成,主要由于电力工业发展中,大系统的规模效益鼓励了在一定区域内的电力公司的合并,形成发、输、配电一体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政府调控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垄断性。不管是私营还是国营的电力公司,均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发、输、配电系统单独运行。在自己的专营区域内售电,其它公司不能在本地区售电。调控模式的产生,与电力工业资金密集、建设周期长有关。经营者在投资、管理电力工业时,要求风险较低。供电方面的垄断,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所以,在调控模式中,大部分用户没有选择供电方的权力,不用与电力公司签订长期合同。另外,调控模式中的发、输、配电的整体规划和运行,可获得较大的规模效益和供电可靠性。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已较难获得更多的规模效益。因此,在电力工业中引进竞争、建立电力市场,成为现实的需要。在一些国家,为了驱动电力工业进入市场,促进竞争,在电力系统中引进了开放式的运行机制。此外,在环境保护、投资、资源最优化综合利用、负荷管理等方面,也要求在电力系统中展开竞争。电力市场的竞争,最初是从发电市场的开放开始的2。

独立发电厂的产生,要求在发电单位之间开展公平竞争。独立发电厂一般不拥有供电专营区域和输电系统,只负责电力生产。同时,原有的电力公司之间也要求展开竞争。此时,用户市场尚未开放,各电力公司仍拥有供电专营区域。如果某电力公司供电不足,需要增加容量或购买电能等,可以在电力公司之间进行功率交换,从而在电力生产者之间形成竞争。但这时发电单位还不能直接与用户签订合同。这种市场,称为批发电力市场。批发电力市场,比较初级的做法是由各电力公司为其所需容量进行招标。当某电力生产者中标后,由电力公司与其签订合同,商定贸易形式、价格、容量等。这种做法,没有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管理与组织,因而其竞争规模、效益均受到影响。

一般说来,开放发电市场,既有利于在发电市场中引进竞争,时也较易管理,对电力公司的现有体制,不需要作大的变动,是一种比较平稳的做法。

同时开放发电市场和用户市场,实现了供、求的双向选择,特别是扩大了用户的选择权。

同时开放发电市场和用户市场,在电力市场中可能的交易方式有:

(1)发电厂直接与本地用户(零售商)签订合同;

(2)发电厂向上级电力市场卖电;

(3)发电厂向本地电力市场卖电;

(4)发电厂向外地电力市场卖电;

(5)发电厂向外地用户卖电;

(6)用户(零售商)从本地电力市场买电;

(7)用户从零售商处买电;

(g)用户(零售商)从其它地区的电厂购电;

(9)用户〔零售商)从本地区的电厂购电;

(10)用户(零售商)从上级电力市场购电;

(11)用户(零售商)从其它地区的电力市场购电。

在这类模式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市场成员—电力零售商。在用户市场未开放时,向用户供电是配电公司(供电局)的任务。各配电公司有自己垄断的专营区域,任何人或单位是不能在这区域内卖电的。而在用户市场开放后,除配电公司外,电力市场还允许经过批准的(持许可证的)电力零售商向用户售电。这种同时开放发电市场和用户市场的模式,给电力生产者最多的竞争机会,给用户最大的选择权利,真正体现了市场原则,其意义尤其重大。美国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的启示行业研究人士。

美国电力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力市场之一,年发电量4万亿千瓦时,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24 %。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电力市场改革的国家之一,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监管体系比较成熟,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为实现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可借鉴美国电力行业运行模式。

美国电力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发电、输电主体分散化。美国电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电商的市场份额比较分散。在许多国家,发电业务通常被为数不多的儿家大公司控制,而美国则有数白家发电商,最大的发电商拥有的装机容量不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全美前20家最大的发电公司共拥有约45%的市场份额。发电所有权的分散意味着发电商的市场控制力较小,有助于增加竞争,这是美国电力市场的一大优势。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输电网所有权的分散化。与很多国家由儿大公司控制输电网不同,美国电网公司的数量超过500家,但这在促进竞争的同时也增加了电网规划、运营、投资、成本分配的难度。

二是发电能源结构、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多样化。美国发电能源形式多样,主要有煤电、天然气发电、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历史上,煤炭由于储量丰富、成本较低,一直是美国电力供应的第一来源,煤电装机容量占比在40%-50%左右,但近年受益于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天然气价格大幅走低,天然气发电的装机容量已领先于煤电。如 2011年天然气发电的装机容量占比达到39.5 %,而煤电占比已降至30.3% 。

美国竞争性电力市场交易模式灵活多样。美国没有全国性的电力市场,只有大约8-10个区域电力市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组织的集中竞价交易市场,通常由区域输电组织(RTO)或独立系统运营商(ISO)负责运营,集中竞价,其优势是便于统一协调,但机制本身也为个别市场成员提供了操纵市场价格的机会;另一类是以双边交易为基础、不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这种模式给市场成员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和白主权,但也给系统的协调调度带来困难。无论是集中竞价的电力市场,还是建立在双边交易基础上的电力市场,都可以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作为电力监管机构的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不支持或鼓励某个特定的区域电力市场模式。

三是在国家电力政策上,引入竞争与加强监管并行。美国的电力工业政策重点是引入竞争而不单纯放松管制,竞争与有效监管并行,依靠竞争和监管确保电力批发市场的公平和合理的价格。历史上,由于2000-2001年的加州电力危机,是否引入竞争在政策层面曾一度存在争议,但随着2005年《能源政策法》的颁布实施,引入竞争作为国家电力政策得以确立。FERC的监管责任在于推动竞争政策得以实施,使电力市场朝着竞争与监管协调的方向发展。

美国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美国电力行业实行联邦和州两级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和电价监管是主要的监管手段。联邦层面的电力监管机构主要是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主要负责电网可靠性、输电业务、电力批发和电力企业并购等,其他监管机构还包括美国核监管委员会(NRC)和联邦环境保护署(EPA),分别负责监管核电站、核燃料设施的安全以及电厂的污染排放。州一级的电力监管机构一般为各州的公用事业委员会或公共服务委员会,职责大致相似,主要负责配电业务、电力零售、电力应急管理和发放电网建设许可等。

从监管手段来看,市场准入方面,所有发电站和电网的新建和扩建项目均在监管范围之内,其中,FERC负责发放水电、核电、电力批发和跨州输电业务的许可,各州委员会负责批准火电、电力零售、配电网建设和配电业务的许可。电价监管方面,FERC负责跨州输电业务和电力批发业务电价的监管,各州委员会负责配电及州内电力零售业务电价的监管。

美国电价管理主要体现为电价核定、电价调整和电价监控。电价核定方面,受监管的公共电力公司必须向监管机构提交电力资费明细表,由监管机构审核。其中,跨州的输电和电力批发业务,其资费表由FERC核定;提供配电及州内电力零售业务,资费表由各州委员会核定。经批准的资费表,既是电力业务的价格公告,可用于电力公司与用户问的电力买卖合同,同时也是对电力公司进行价格监管的主要依据。

电价调整方面,电力企业应向监管机构提出调价申请,必要时通过听证会裁定。其中输电价格调整报FERC配电价格调整报各州委员会。监管机构将成立审查小组对电力公司的基础费率、投资回报、公司收入、运营成本、折旧等逐项审查,并向用户和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如遇重大分歧则举行听证,由行政法官裁决。一般电价调整的监管审核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3。

电价监控由FERC负责。FERC每天汇集双边交易市场、集中竞价市场、电力现货批发市场、电力公司报价信息等多种渠道的价格,通过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处理,并结合天气状况和能源市场价格资料,对电价的波动进行分析。如发现价格异常或有人为操纵的情况,将移送调查部门处理。

设立容量市场,确保长期电力供应安全。容量市场有助于实现一定的容量储备,确保长期供电安全目标,同时可以引导新的电力投资,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由于用电需求在短期内缺乏价格弹性,发电容量的紧张会导致价格尖峰。电力市场如仅依靠电能市场调节发电容量余缺,在容量富裕期会导致发电设备利用率低下,而在容量短缺期会导致大规模停电。在电能价格之外建立由容量价格引导电源投资的容量市场,可以有效避免单纯依靠电能价格导致的容量周期性繁荣与衰退,在确保长期电力安全供给的同时,更好地引导投资。在容量市场中,供电企业除履行向用户供电的电能义务外,还须履行一定的容量义务,通过签署“可靠性协议”满足一定的电力供应责任。容量提供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容量补贴,若白身无法履行容量义务,可在容量市场中购买容量以避免相应的处罚。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美国通过制定环境标准、政策扶持、严格立法等手段,积极提高清洁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降低电力行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清洁能源有多种定义,最常用的是把它等同于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美国目前清洁能源约占美国电力供应的9.5 %,根据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到2020年美国至少应有20%的发电量来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美国有29个州制定了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或目标,一方面政府在扶持清洁能源发展方面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如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进行补贴、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限制有毒气体排放,逐步降低对煤、天然气、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美国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启示有:应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竞争;提高电价成本透明度,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容量市场,促进资源配置优化;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电力市场中发电厂的运行机制上面提出了在我省实施电力市场的设想方案,随着方案的实施,将对现有的电力系统带来那些变化?在竞争的发电市场中各发电企业将如何展开竞争,电网管理部门将如何调控发电企业行为?实行电力市场后,各发电厂的上网电价如何合理确定等等,这些都是电力市场中发电厂运行机制范畴的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逐次进行分析、研究。

发电厂是电力市场的生产者,在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发电厂的收益来源只有一个,即上网电量。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它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三个,即上网电价和上网电量以及电厂如何参与系统调频调峰和参与调频调峰后对企业利益如何合理补偿。所谓上网电价和电量是指电网向电厂购入电力时,在电网相应计量点的数量和价格,而电厂参与系统调频调峰则是由于电能的不可储存性以及电力系统存在的峰谷差所决定的。电厂参与系统调频调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和保证电能质量做出了贡献,但造成发电成本升高,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失,则电力系统应给予合理补偿。这三个问题,直接决定了发电厂的市场经营行为,换句话说,发电厂的运行机制均应围绕这三个问题而变化。而这三个问题中,核心的问题便是上网电价,下面本文将站在电力市场的角度上,研究如何合理确定发电厂的上网电价(基本价)以及发电厂应对电力市场竞争的企业经营决策。

电力市场中用户的运行机制电力产品的消费者是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用户,它们是电力产品的上帝。随着电力市场的实施,如何优质高效的进行电力市场营销?如何极大的满足广大用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这是关系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上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之一;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己知彼,站稳脚跟,取得发展,就必须认真对待用户问题,认真研究用户市场,优质高效的为用户服务,从而逐渐树立自己企业在电力市场的良好声誉,增加用户对企业的认同感、信任度和亲和力,这才是企业真正的立身之本、兴业之道。而要做到这些,则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用户市场分析和良好的营销服务管理基础之上。

用户购买电力的行为分析要点营销的目标是使目标顾客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企业只有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系列活动中才能发展自己。但认识顾客,了解顾客的需求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单单凭表面的观察和与购买者直接接触很难认识顾客,顾客可能言行不一致,而且它们的偏好总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于营销来说,研究所面对的顾客的需要和购买过程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只有清楚特定的购买者行为及其与本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关系,才能进行后继环节的工作1。

分析电力用户市场的购买行为归纳起来要掌握六个方面的资料,即六个“W;,谁WHO,什么WHAT,为何WHY,如何HOW,何时WHEN何地WHERE。

“谁”即指了解购买者是何消费者?要了解消费者是哪些人,又要弄清购买行动中的购买角色。购买角色指的是不同人的位置何作用,严格说,购买者有别于消费者,在很多实际情况中,购买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例如电力批发和电力夏售即属这种情况。因此企业需要了解目标顾客是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什么”即指目标顾客购买的是什么?从中可以抽象出企业目标顾客的偏好,了解用户对电力需求的共性是什么,特殊性是什么。例如有的用户要求供电的保证率很高,像煤矿、炼钢厂等,这类用户它不仅需要电量,同时也要求保证电力,在各时段的用电量基本是一条平行线;而对有的用户,如宾馆、学校、住宅小区等则对各时段的用电量需求和保证率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深夜和白天就相差比较大。这样,电力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制定响应的发电计划,达到即可满足顾客的需要,又可以做到经济调度和经济运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为何”即指用户的购买动机或目的,用户为何喜欢这种用电方式或服务方式,在了解了“为何”之后,电力企业营销部门应该对用户的动机或目的作出分析判断,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服务活动,真正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电力企业服务宗旨。

“如何”包括了购买组织和购买行为,了解消费者怎样使用电力,喜欢什么样的营销组合,还包括弄清楚购电的整个过程,如购电前的决策,购电的行为类型,购买电力的行动等,这些可以提供给企业营销部门丰富而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确定更为恰当的营销策略。

至于“何时”与“何地”主要是指消费者购买的地点和时间,了解顾客对供电渠道和地点的要求,了解消费者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些都是对购买行为分析有用的辅助信息。

电力用户购买行为模式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虽然仅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已引起了多方的注,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领域研究、探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购买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弄清特定的购买者行为及其与企业各项营销方针、方法和策略的关系,掌握规律性以诱发有利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家为购买行为模式分析提供了有益的思路,需求的驱策力模式是传统的心理学模式,即需求促使人们产生购买行为,而需求是由驱策力引起的。使人产生需求的驱策力可以分为两种:原始驱策力与学习驱策力。原始驱策力使指人的生理方面的需求,是非理性因素的行为;学习驱策力是心理的需求,是理性因素的行为。学习是通过人们的生理基础如各种感觉来感受外界,从经验中学得理性知识。因此对于营销者来说,这种心理模式可以用来描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购买者的个性和决策过程导致一定的购买决定。

在电力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一部分需求是由原始驱策力决定,既由电力是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基本需要的产品属性所决定的,如居民在寒冷时由生理条件作用就想到了使用电暖气取暖,合上电暖气开关就产生了电力需求。另一部分则是由学习驱策力所决定的。例如,人们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找出了某种合理的工序安排,则可以使某些工作放到后半夜社会用

电的低谷段进行,这样就可以减少使用高峰时的高价电,以达到节约费用的目的,从而也就为电力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需求(高峰负荷减少,低谷负荷增加)。

下面我们针对不同的用户对其购买行为模式作以分析。

a.供需双方角色有时互换

在电力市场中,供电方和用户的角色有时是改变的,这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某电力企业向一部分用户供电,此时它是作为供电方,但是当它电力不足时,需要向其他公司求购电力,此时它又成为用户,这种角色的转换,是电力企业之间协作的体现。其除了调节余缺外,有时在电力企业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功率交换,这是由于各电力企业的供电成本不一样,负荷曲线也不一样,则在不同时刻,各电力企业的供电成本是变化的,所

以在某个时段导致有的电力企业宁愿购电而不愿发电,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功率交换。

其二、用户自备发电厂的情况也会导致角色的改变。某用户拥有自备发电厂,则在大部分时候,它可能有富裕的电力供应,此时可向电力公司或其他用户供电,但在自己发电不经济或事故情况下,又需要向电力公司或其他用户购电,则又变成用户。

所以在电力市场上,除通常所说的工业、商业、居民、农村等用户外,还应考虑上述情况下的用户。

用户和供应方之间具有协作关系,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研究负荷侧 (用户侧)的管理,即利用用户的协作,调整负荷曲线,缓解高峰负荷压力,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或延缓电力建设投资、节约能源的目的。

总之,在开放的电力市场中,将用户看作平等的参与者,使用户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电力贸易,产生对电力市场的响应能力,这将给电力部门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

b.选择贸易方式

用户在具有用电需求而参加电力市场之前,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贸易方式。

①大用户

大用户(大型冶金、化工、机械工厂等)贸易形式多样,一般这类用户设施比较先进,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由于大用户的用电量较大,电价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适合参加短期唯价格型贸易。如按小时价格更新的实时市场,可以随时跟随电价的变化调整用电量,获得少付电费的好处。特别是对铸造、冶炼等工厂,其用电时间比较灵活,当电价较时,使熔炉进入保温状态,在电价较低时使熔炉升温。

但是,参加短期唯价格型贸易,需要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以外,还与工厂的性质有关。如果修改工序会影响很多人的工作时间,比如晚上工作白天休息,则往往不容易实现。 对于大用户,较多采用的是多种贸易方式的组合,对不易更改用电时间的负荷,其电量需要有保证,可签订较为固定的按月或按年修改的用电合同;而对一部分较为灵活的负荷,空调、加热器等,使用短期唯价格型贸易,如实时市场或峰谷分时电价,对一部分不重要负荷,可签订“可断电合同”,在降低用电保障率的条件下来获取较低电价的优惠。

②中型用户

此类用户(中、小型工厂,商店、宾馆)一般不能随时跟踪市场的变化,但可以参加24小时提前市场。即在当天决定第二天的用电计划,供电方通知第二天24小时的用电价格后,适当调整第二天的用电计划,尽量在电价较低时用电。这类用户一般具有计算机系统,某些设备(如锅炉)具有双能源功能,在需要时,可采用天然气等其他能源。

③小型用户

小型用户(居民、农村用户),一般不具备计算机系统,采用手动控制。它们一般不能跟踪市场而随时调整用电量,较多采用的方式为:当一年中某段时间电力特别紧张,电价特别高时,即电价超过某一值时,则用户切除自己部分非必须的负荷,以节约电费。另外,用户还可对峰谷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作出反应。

对于可中断负荷,用户可以采用对负荷分路的方法,对必须保证供电的负荷,接在一条回路上;对可中断的负荷,接在另一条回路上:需要的时候,可以切断供电。比如在家里,将电灯、电视机、冰箱接在一条回路上,将空调、电水壶、电饭锅等接在另一条线上。

以上对用户的讨论不是绝对的,对贸易方式的选择有一个逐渐认识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总是从简单易行的形式开始,取得经验后,再选择灵活的方法。

c.选择供电方

在电力市场中,用户具有多种选择权,他能与电力公司发生贸易关系,也可与发电厂发生贸易关系。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到“输配分开”阶段时,那时的用户还可以选择更多的供电方,有如下三种贸易方式:

直接与发电厂签订合同(类似于到工厂按出厂价购物),发电厂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选择其他地区的发电厂时,则要向电网付一定的转运费。

向当地电力公司购电或持许可证的外省零售商签订购电合同(类似于上百货公司购物)。例如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电力公司已跨地区在全国开展业务,当然这种跨地区的购电贸易其转运费应合算才行。

参加电力市场中介机构的贸易,这类似于到批发市场购物,这种中介

机构在英国称为电力联合交易中心,在挪威称为电力市场公司,在美国称为经纪人系统,美国的经纪人不向用户开放,只负责电力公司间的贸易。

选择贸易方式时,转运费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电力市场中电力公司的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公司是集产、供、销于一体的行业高度垄断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这种电业体制的弊端己严重阻碍电力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改革的出路就是推行电力的市场化运作,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使得电力公司从政企合一、网厂合一的垄断组织中脱离,引入竞争机制,真正运用市场规律来管理电力运营1。

在电力市场中,电力公司由电力交易中心和供电局两部分组成,电力公司从发电厂手里以上网电价购入电力,然后以下网电价将电能配发到各个用户,下网电价既为用户所享受的电价,它由上网电价加电力公司的输配电费构成,这个输配电费由物价部分按地区核定,如西安地区平均为0.15元/度。下网电价应在全地区实行统一标准,但电力公司如为拓展市场,薄利多销,也可以降低输配电费,向用户提供更优惠的下网电价,当然这必须是在成本允许的空间内才有可能。在这个环节中,电力公司既是一个批发商,它要千方百计多售电,创造收益,但同时它又负有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系统(电网)安全运行、保障电力市场的各项交易活动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运作的职责,所以电力公司实际上具有批发商和协调管理者的双重职能。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电力公司内部还要将其下属的各供电局改组为独立运作的配电公司,并从电力公司中分离出去,电力公司只负责电能的输送和电力市场的管理,而其原来的配电营业区则由相应的配电公司负责。在每一个用电营业区内,将有几个配电公司在竞争,用户则可择优选取供电方,这就是所谓放开用户市场。但目前实施电力市场第一步,我们只考虑先放开发电市场,电力公司则仍维持原职能和营业区域不变。

由于电力的不可储存性,发电、输配电以及用电必须时刻保持平衡,而电力产业又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因此电力市场既有竞争的一面又有协调和统一管理的一面。所以电力交易中心除了进行日常的电力交易业务外,另一个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协调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电力公司下属的各供电局,其主要职能就是搞好批发商的业务。电力市场中,电力公司的运行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组织结构,确保电力交易公平公正:二是尽力拓展电力市场,搞好电力市场营销,优质高效的为用户服务。

负荷侧管理负荷侧管理是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门,负荷侧管理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方法对用户进行调控职能的总和,其目的就是鼓励用户改变用电方式,合理用电,从而达到缓建发电厂,提高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用户观念的转变在垄断的电力系统中,只有负荷的概念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用户的概念,电力部门把用户看作固定的、被动的、没有协作和受控制的负荷终端。而在电力市场中,负荷作为用户参与到电力市场中来,是电力市场中一个成员,即参与竞争又参与协作,具有能动性,从负荷到用户,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发挥用户的能动性,积极开展电力公司与用户间的协作,将给电力市场中各方成员带来利益。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强调“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其中计划用电主要是采用行政手段对负荷进行限制,虽然也采用部分经济手段,如峰谷电价、超指标加价等,但这些经济手段的作用是很微弱的,只是作为行政手段的补充。就其本质来讲,是把用户看作是单向可控的负荷,而没有调动用户主动参与计划用电、合理用电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在开放的电力市场中,用户与电力市场中的其他成员,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与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将用户看作单向受控的一方有着本质的不同。

负荷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a.管理方法

负荷侧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对电力负荷进行经济调度和管理,其目标就是合理调整负荷曲线的形状,以便降低对高峰负荷的需求,降低峰谷负荷差值,从而达到降低系统调频调峰成本,延缓电源建设投资的目的,其方法共有以下六种:

①削峰

当系统峰荷很高时,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此时降低峰荷意义很大。削峰的手段分直接负荷控制和用户减负荷两种;直接负荷控制是由供电方直接控制负荷,用户减负荷是指在预先达成协议的基础上由用户在接到供电方通知后,自行切去规定负荷。此时的经济手段就是提高峰值电价,激发用户主动减少峰荷时段的用电量。

削峰可减少峰荷时调用昂贵机组,减少备用容量,特别是旋转备用容量,从而降低全网运行费用。

②填谷

填谷指提高低谷负荷。一般采用月峰谷电价和季节性峰谷电价,刺激低谷时的用电需求,充分利用空闲机组,降低峰谷差,增加电力的销售收入。

③负荷转移

负荷转移将高峰负荷推移到非高峰负荷时段。实施手段有:分时电价对储热、储冷设备提供优惠电价,鼓励电气设备交替运行等。

④节能

鼓励用户采用各种新技术以减少对电量的总需求。

⑤灵活负荷

为用户提供灵活的供电方式选择,用户可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可靠性较低的电量,也可以用较高的价格,购买可靠性较高的电量,按质论价。

⑥增长战略负荷

供电方利用空闲容量,鼓励实施新的电气技术,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用蓄电池代替燃烧汽油的汽车等。

b.负荷侧管理实施的途径

负荷侧管理的实施,分行政途径和经济途径,行政手段有宣传推广、技术交流、法规制度等:经济手段有电价结构、折价、奖励、补贴等。宣传推广是指利用各种媒体,如宣传手册、电视广告及举办各种研讨培训班,将负荷管理的计划宣传给用户。技术交流包括给参加负荷侧管理的用户安装节能产品、负荷管理装置等,还可以给节能产品的生产商以经济上的鼓励。法规制度包括各种标准,比如规定用电产品的效率等。

另外,电价结构有各种形式,如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储热储冷优惠电价等,都是用于实现负荷侧管理的措施。

c.影响负荷侧管理实施的因素

实施的建议与措施实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电力体制的一项重大的制度革新。见于我国电力工业己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实施垄断经营达四十多年,计划经济的色彩己渗透到发、输、配的各个环节,根深蒂固,而且电力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所以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实施电力市场将是一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观念的转变,体制和电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置换,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到位以及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完善等等,为保证这项重大改革顺利进行,取得成果,造福于民,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工作体会,自己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和五项措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