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假死原理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假死与真正死亡的区别

假死与真正死亡的区别表现在形态和生理2 个层。假死的昆虫通常保持肢体僵直不动 。 有些种类附肢关节会强烈收缩并紧贴于身体腹面。 目和直翅目的一些种类假死时附肢完全伸展 , 或维持在特定位置; 一些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 , 特别是幼虫 , 常弯曲身体 , 腹部弯向胸前。昆虫假死时通常各附肢维持一定的肌紧张, 同 时呼吸作用变弱呼吸频率放慢 , 对外界刺激无明显反应, CO2排放量亦存在明显变化。 若无 进一步的刺激或干扰 , 过一段时间( 少则数秒 , 多则数小时)后动物的肢体末端 ( 足 、 尾须 、 触角等) 首先恢复活动 , 随后 完全觉醒。 而真正死 亡的个体 ,除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外 , 其附肢不会紧密收缩于腹面 , 而是处在一定的弯曲状态, 并且失去肌紧张1。

假死行为对于物种存活的价值和功能被捕食者行为的形成过程中 , 捕食者的捕食作用是其 重要的选择压力。 为了逃避捕食者的搜寻和攻击 , 提高自身的适合度 , 被捕食者通常都具有某些行为策略 — — —反捕食者行为。反捕食者行为可以分为2 种 : 初 级防御行为 — — —降 低被捕食者发 现的可能性 , 如隐蔽 、 拟态 、 警戒色 、 保护色等 ; 次级防御行为 — — —动物被发现或遭到攻击后 , 通过逃离 、 恫吓 、 自残 、 释放化学物质等方式 , 降低捕食者再次攻击和攻击成功的可能性。 假死属于次级防御行为。假死作为昆虫的一种防御行为 , 在一些情况下对于提高物种的存活具有明显的适应性价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