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自我描述问卷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概念

自我描述问卷的理论基础是Shavelson等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自我概念模式,它从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来了解人的自我概念。Marsh等人曾先后编制三种自我概念问卷,分别称为工型、l型和11型,用于不同的年龄。其中自我描述问卷B型的使用范围是7-10年级的中学生,该量表一共有102项测题,构成十一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8-10题),其中三个学业自我概念,即言语、数学和一般学校情况。七个非学业自我概念,包括体能、外貌、与异性关系、与同性关系、与父母关系、诚实一可信赖和情绪稳定性。另一个是一般自我概念。每个分量表中测题有一半是积极的、如“我很漂亮”,另一半是消极的,如“我很丑”。每一题都有六种答案供选择,即完全符合、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要求被试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答案。该量表可团体实施。大多数学生二十分钟内可以完成。1

自我描述问卷的常模是取自5494名澳大利亚学生。有一个总的常模和不同性别的常模。量表分是百分位和T分数。全量表的内在稳定性系数达到0.94,各分量表的内在稳定性系数在0.83-0.91之间。各分量一表的重测信度在0.72-0.88之间。

应用在儿童个性发展中,自我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自我概念则是自我意识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个人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认识。

幼儿从18个月起就开始具备自我觉知的能力。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特征,状态和能力。但在7岁以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到小学毕业前,自我概念逐渐完善成熟,他们从仅限于对身体特征的描述到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主观感受(包括思想,情感)进行描述。

在早期研究中,自我概念量表大多是单维结构的。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人,心理学家已不再把自我概念看作是单位维的、粗线条的,而是多维的、有层次的,即自我概念结构是一些低一级的对自身在不同行为方面的认知表象所组成,最初有两种初级的自我概念,学业的和非学业的。后来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学业自我概念又根据对象再细分,如言语、数学等。非学业自我概念也分成社会、情绪和身体等几种。

Shavelson等人提出的一种有层次的多维度的自我概念模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那以后,人们也放弃了那种单维结构的测验量表,转而使用更全面的多维量表。

在多维的自我概念评定量表中最富盛名的是Harter在1982年发表的“儿童能力自知量表”(The Perceived Competence Scale forChildren)和Marsh等人1984年发表的“自我描述问卷”(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aire简称SDQ)。这类量表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把不同维度的分量表组合形成高一层次的分量表,并且在此基础上再组合为全量表,以此来全面评定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评定量表在国外已广泛用于教育和医学领域,在某些有行为问题儿童的早期干预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