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血液乙醉浓度与酩酊度的关系
对于乙醇中毒程度的判定,过去常以服人的乙醇量来推断是否为酒精中毒,其中毒剂量一般为70一80克,致死量为250一500克。但由于个体差异和乙醇进人人体后很快被吸收,死后提取检验胃内容以推断其饮酒量往往很困难;对于酒后驾车肇事等案件的活体,胃内容又无法提取,因此,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便注重研究血液乙醇浓度与饮酒量和中毒程度的关系。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用血液乙醇浓度BAC (Blood Alchol Concentration)来’表示中毒程度更为确切,并将酒精中毒称之为酩酊,其中毒症状的轻重大体与血液中所含乙醇浓度成正比,严重中毒时血醇浓度一般为200一350毫克/100毫升,中毒致死者血醇浓度一般为400一500毫克/100毫升。
二、血醉浓度与其它体液乙醉浓度的相关性
在法庭毒物学的研究中,当取不到血液样品,或者血液样品受到污染时,毒物分析家们便致力于分析测定其它体液或组织中的乙醇含量,研究乙醇含量在血液和其它体液或组织间的相关性,进而推算血液中乙醇的含量。
Backer等通过大量案例研究了体液、组织与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比率并进一步通过死者胃内容的乙醇含量(每100毫升低于和高于0.5克)计算了与组织、体液与血液乙醉的平均比率关系。1
测定方法(一)化学显色法。
用蒸馏、扩散等技术将生物材料中的乙醇分离出来,然后采用磺酸盐、碘仿、重铬酸钾反应进行检验。其中重铬酸钾法使用比较普遍,主要原理是根据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作用,在微量孔威(Conwag)扩散池中,外室试样中的乙醇从试样中扩散出来,与内室的重铬酸钾反应,根据还原的程度进行定性、半定量析。但这些显色方法并非对乙醇专一,因为检材中的丙酮、乙醛、甲醇、丙醇等其它挥发性物质干扰乙醇的测定。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解决对乙醇的定性和定量问题都存在困难。
(二)气相色谱法。
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高分离效能和高的灵敏度,近10多年来,检验乙醇中毒已广泛采用了气相色谱法。根据其进样技术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液上气体分析法;二是直接进样分析法。
1.液上气体分析法(GC Headspace Analysis)。指对液体或固体中挥发性成份的蒸汽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一种间接手段,它是在热力平衡的蒸汽相与被分析样品共存于同一密闭系统中进行的。对于乙醇的分析,是将含乙醇的检材(血液、玻璃体液、尿、胆汁或捣碎成匀浆状的组织检材)置于一密闭的小瓶中或试管中,经一定时间的恒温加热,乙醇即从液相扩散到液上空间,并在液相和气相两相间达到平衡,然后抽取液上气体注人色谱仪中进行测定,并将已知浓度的标准乙醇溶液加人空白检材中,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性、定量。
2.直接注人法。是将血液样品或其它体液检材进行稀释(组织样品匀浆)后,加适量的内标溶液,于具塞离心试管中,充分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注人气相色谱仪中分析测定。
3.气相色谱条件。乙醇分析色谱检测器大多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填充物通常使用Carbowax固定液或PorapakQ固定相,Carbowax为聚乙二醇,特别适合于分析分离醇类物质,而PorapakQ等高分子多孔微球,无需涂固定液,使用方便,基线稳定,适用范围宽,被广为采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