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foodfrequencymethod)是估计被调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时期内吃某些食物的频率的一种方法。这些食物类型指在各种食物都比较充裕的条件下,以问卷形式进行膳食调查,以调查个体经常性的食物摄入种类,经常在膳食与健康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中使用。根据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所食各种食物的次数或食物的种类来评价膳食营养状况。
从20世纪50年代起,营养学家经过30多年的研究发展了食物频率法。在实际使用中,可分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的食物频率法。近年来被应用于了解一定时间内的平时摄入量,以研究既往膳食习惯和某些慢性疾病的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里食物频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流行病学研究膳食与慢性病关系时,可以用食物频率法得到数据结果,根据被调查特定食物摄入情况,对个体进行分级或分组。与膳食史法相比,食物频率法对调查员与应答者的负担较小,工作量也少。使用食物频率法,因为调查表是标准化的,这大大减少了不同调查员之间调查的偏倚。如果采用邮寄食物频率调查表进行调查时,一定要附带填写说明书。
内容食物频率问卷随着所列食物的不同、参考时间的长短、指定频率间隔的不同、估计食物份额的方法不同、食物频率法的管理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都被认为是食物频率法。该法操作程序差别很大,在不同人群中实行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验证该法在特定条件和特殊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食物频率法的问卷应包括两方面:一是食物名单;二是食物的频率,即在一定时期内所食某种食物的次数。食物名单的确定要根据调查的目的,选择被调查经常使用的食物、含有所要研究营养成分的食物或被调查者之间摄入状况差异较大的食物。如果进行综合性膳食摄入状况评价,则采用被调查对象的常用食物;研究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和膳食摄入的关系,则采用与相关疾病有关的几种食物或含有特殊营养素的食物。
定性的食物频率法调查,通常是指得到每种食物特定时期内(例如过去1个月)所吃的次数,而不收集食物量、份额大小的资料。调查期的长短可从短到几天、1周、1个月或是3个月到1年以上。回答者可回答从1周到1年内的各种食物摄入次数,从每月吃1次到每天1次、每周6次或更多。食物频率调查表可由调查员填写,或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被调查者填写。
定量食物频率法,可以得到不同人群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并分析膳食因素与疾病的关系。食物频率调查的食物种类,取决于调查的目的,定量方法要求受试者提供所吃食物的数量,通常借助于测量辅助物。采用半定量方法时,研究者常常提供标准(或准确)的食物份额大小的参考样品,供受试者在应答时作为估计食物量的参考。如果一个调查是为了了解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就要调查富含这种营养的食物如钙、维生素A。
为了计算这些营养素的摄入量,需要列出含这些营养素丰富的食物。应用估计平均食物份额大小来计算摄入量。
食物频率法提示了一个个体通常各食物组的摄入情况,当调查包含有食物份额大小或某些食物消耗信息时,可以根据个体营养素摄入量进行评价或分级。
该法可以由调查员管理进行或由被调查对象自己进行。由被调查对象自己进行的调查表可能几乎不需要花时间来完善、编码等。应答者负担轻,因此应答率高。该法调查容易实现自动化,而且费用低。食物频率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得到平时食物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反映长期营养素摄取模式;可以做为研究慢性病与膳食模式关系的依据;其结果也可作为在群众中进行膳食知道宣传教育的参考。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以用来研究膳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食物频率法的缺点是需要对过去的食物进行回忆,应答者的负担取决于所列食物的数量、复杂性以及量化过程等;与其他方法相比,对食物份额大小的量化不准确。
另外,编制、验证食物表会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该法不能提供每天之间的变异信息;具有特定文化习俗地区人群的食物具有特殊性,在所列食物表中没有,因此对人群不同亚群组该法的适用性是有疑问的;较长的食物表、较长的回顾时间经常会导致摄入量偏高;而且回答有关食物频率问题的认知过程可能十分复杂,比那些关于每日食物模式的问题要复杂的多。当前的食物模式可能影响对过去的膳食回顾,从而产生偏倚,准确性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