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环境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在环境与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于国际贸易来说,它既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着消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环保技术水平不高,一方面,我们需要政府提供环境补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采取对策克服环境补贴带来的负面的影响。2
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环境的恶化会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环境的改善会产生外部经济性,当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不能内化的情况下,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在一些方面还是一种政府行为。环境补贴是指政府在经济主体因识上的偏差或资金上的私有制不能有效进行环保投资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环保问题,或是出于政治、经济原因而对企业进行各种补贴,以帮助企业进行环保设备、环保工艺改进的一种政府行为。目前,环境补贴采取的形式主要有:支付现金、税收激励和豁免、政府环境保护投资或政府以优惠利率提供贷款等。2
环境补贴产生的背景环境补贴是在环境与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出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强,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日益扩大的非持续性生产和消费活动逐渐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自然环境退化,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海平面的上升,在地球上甚至出现了环境难民。环境的恶化已经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工业使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使人们更加关心环境的质量,增强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人们对“洁净环境”这种特殊产品的需求增加。大家都希望在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地方工作、生活。2
为了降低环境成本,环境标准要求较高的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抵消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低而具有的环境成本优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也由此而提高。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环保技术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这就要求政府能为此给予一定的补贴,环境补贴便应运而生。2
环境补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环境补贴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施环境成本
内在化的客观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出口的产品大多以价取胜,拥有价格竞争优势。解决环境与贸易的冲突要求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受其经济和环保技术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旦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产品的出口价格势必攀升,从而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有碍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环境补贴的实施基于企业保护环境方面现实能力的考虑,能够克服环境成本内在化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的冲击,照顾了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利益,帮助其有步骤的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因此,环境补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品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这一客观要求。2
(2)有利于优化产品的出口结构
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消费者与日俱增的环保意识要求企业必须生产符合环境要求的产品,为了顺应这一趋势,通常,一些国家会对那些生产绿色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出口。这种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提升环保技术、加快绿色产品的开发,以符合国家的发展方针政策,从而有利于优化产品的出口结构。
(3)有利于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所谓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资源利用、信息服务、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是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的技术保证和物质基础。实施环境补贴,如政府部门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立绿色产品出口开发专项基金,为环保产业提供优惠贷款等等,大力推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有效启动市场,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2
(4)有利于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市场准人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它是国际贸易中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近年来,由于绿色壁垒引起的国际贸易争端层出不穷。实施环境补贴,可以扶持企业资源成本内在化的努力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环境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帮助那些能够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消耗、少污染、达到或基本达到有关国际标准的产品的企业出口,更好的在出口方面逾越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2
环境补贴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1)企业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和盲目行为
环境补贴本身是为了解决由于经济和环保技术水平的限制,企业无力承担环境成本的一种政府行为,其目的是最终能够达到环境保护和贸易发展的双赢。但是实施环境补贴也极易给一些企业产生依赖心理,不积极提高环保技术水平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是依赖政府所给的环境优惠政策来促进出口;而且,一些企业还可能出现短视行为,利用环境补贴政策盲目扩大出口,来换取补贴收入。2
(2)极易被发达国家利用成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补贴最初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而采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的加强,大量商品涌向发达国家市场,发达国家企业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承担了过低的环境成本,享受了补贴,违反了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以此,设置更为严格的环境技术壁垒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或者要求征收反补贴税。为保护本国工业,西方国家还竭力主张修改现行国际贸易规则,为征收环境补贴税提供法律依据,发达国家的这些主张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和困扰,扭曲了国际贸易关系。目前,这种“环境补贴”壁垒有日益增加之势,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2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2.加大环保科技投入,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3.有步骤、分行业的实行环境成本内在化;
4.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
5.积极利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简称“ASCM”),保障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如果政府提供的补贴符合以下条件,将被视为不可申诉补贴:
(1)属于一次、非周期性的措施:
(2)补贴的数额限定在为了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所需费用的20%;
(3)补贴不包括更换和使用被补贴的投资的费用,而且必须完全由企业负责;
(4)与企业减少废料、污染有直接联系或适当的联系,并且不包括任何可能取得的制造成本的节约;
(5)对所有采用新的设备或生产流程的企业都一视同仁。2
应用拨款或低息贷款是国际上常见的环境补贴形式,包括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日本、荷兰和土耳其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形式。在美国,最常用的补贴形式是对诸如公共处理设施的等提供联邦资助,排污量较低的交通工具。联邦补贴的形式有很多,如拨款、折扣和税收宽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