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末制导反装甲迫击炮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历程

末制导炮弹的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典型代表为美国的155 mm“铜斑蛇”半主动激光末制导反装甲炮弹和前苏联152 mm“红土地”半主动激光末制导杀伤爆破火箭增程弹。由于在作战时需使用外部激光器照射目标,使用不便,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各国相继开始研制“打了不管”的第二代末制导弹药,如德国采用毫米波制导的155 mm“伊夫拉姆”(EPHRAM)反装甲制导炮弹、英国利用毫米波制导的“灰背隼”反装甲迫击炮弹、瑞典采用双色红外制导的“Strix”末制导反装甲迫击炮弹等。2

特点这种炮弹可用标准的81毫米迫击炮发射,发射方法与普通迫击炮弹相同。发射后,弹的6片尾翼展开,保持气动稳定,尔后控制方向的4组鸭式翼展开,在接近弹道顶点时,导引头开始工作,对9万平方米范嗣内的目标进行搜索。一旦发现目标,导引头即向制导系统提供攻击目标所需角偏差信息。该弹可令天候攻击4公里内的各种装甲车辆。作为步兵的反装甲武器,具有间接攻击能力。操作人员不必直接瞄准目标,因而降低了射手的危险程度。1

末制导炮弹主要采用榴弹炮、火箭炮和迫击炮等武器系统发射,除了具有常规炮弹的射程远、威力大和精度高的特点外,由于在弹道末段采用制导技术,能越过地形障碍命中静止或行进中的坦克、装甲车辆、舰艇以及掩体、工事等目标,是一种集常规炮弹的初始精度和末制导于一体的经济型、具有首发命中概率高的精确制导弹药。

末制导炮弹与其他制导武器相比,可以利用现代火炮发射,无需附加地面设备,借助于火炮较高的射击密集度可以降低自身搜索目标的难度。但是由于采用火炮发射,其制导系统需要承受高过载且需满足小型化的要求。与末敏弹相比,由于有制导系统,它具有更高的命中精度和对付活动目标的能力,但其制导系统相对末敏弹的敏感器复杂得多。末制导炮弹系统与战术导弹相比,只是在末段弹道实施制导。因此,末制导炮弹既具有与战术导弹相同的射击精度,又比战术导弹结构简单、成本低。

末制导炮弹的这些特点,使常规炮弹的精度有了质的飞跃,已使其成为现代炮兵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背景。2

组成末制导炮弹由发射药筒(或药包)和制导炮弹组成,其中发射药筒的结构与作用和普通炮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发射时装有不同的发射装药便可得到不同的攻击范围。制导炮弹部分一般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①弹体结构:由弹身和前、后翼面连接组成的整体;

②导引舱:由导引头部件、整流罩、馈线、传感器等组成;

③电子舱:由自动驾驶仪、信号处理器、时间程序机构、滚转角速率传感器等组成;

④控制舱:由机械类零件,如舵机、热电池、气瓶、减压阀等组成;

⑤弹药助推段:包括引信、战斗部、助推发动机、闭气减旋弹带、底座等。

末制导炮弹发射后开始阶段与普通炮弹相同,首先沿曲线弹道飞行,当末制导炮弹进入制导段瞬问,导引头就立即获取目标信息,经信号变换、处理、辨识和选择,得出目标的坐标和运动参数,然后与弹丸运动参数比较,形成导引指令,传输给控制系统,最终通过舵机带动舵面来控制末制导炮弹的飞行,使它命中预选的目标。对于带有助推装置的末制导炮弹,则还有助推增程飞行阶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