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灵枢·五邪》,五脏病邪之一。
解读肺邪出自《灵枢》,为五脏病邪之一。《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指出邪气在肺,会发生皮肤疼痛、恶寒发热、肺气上逆而气喘、出汗、咳嗽牵引肩背疼痛。《难经·十难》亦说:“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
中医应用在肺邪的治疗上,《灵枢·五邪》指出:“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提出治疗可取胸部外侧的云门、中府等穴,以及背部第3椎骨旁的肺俞穴与心俞穴,先用手快速按压这些部位,在病人感觉舒畅的地方进针。同时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缺盆穴,使肺中的邪气向外散越。
《灵枢·五邪》篇论述了邪入五脏的症状:邪在肺则病皮肤痛,邪在肝则病胁中痛,邪在脾胃则肌肉疼痛,邪在肾则病骨痛等,提示掌握脏腑生理功能对于临床分析疾病、诊断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篇还提出了循经取穴的方法:邪在五脏既可取本脏所属经脉之穴位进行治疗,亦可取与其相表里之六腑的经脉穴位治疗,如邪在肾,既可针刺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又可取足太阳膀眺经的昆仑穴。另外文中提出了俞募相配的取穴方法,如治疗邪在肺时针刺肺经的募穴中府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由于募穴在胸腹,与背俞相对,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同,对治疗脏腑病症疗效颇著,故“俞募相配”的取穴方法后世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先慧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