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斑塔姆反坦克导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组成

该导弹采用无尾式气动布局,椭圆形头部,圆柱形弹体。导弹的前段为战斗部和引信,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配用压电式触发引信,可穿透500毫米均质装甲钢板。后段为随弹控制组件与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弹体尾部装有4个曳光管。动力装置由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组成,采用固体推进剂。弹上制导系统由指令信号接收器、陀螺仪、电池、舵机、振动扰流片及管线组成。采用目视瞄准和跟踪、三点法导引、导线传输指令和手动操纵的制导方法。地面手动控制装置输出指令信号,通过导线传输到随弹指令信号接收器,经放大后通过舵机,使扰流片产生控制力,以操纵导弹按目标瞄准线飞行。发射制导装置由控制装置、发射箱(含导弹)及20米电缆组成。控制装置包括导弹检验钮、曳光管选择器、导弹选择器、发射保险钮、单筒光学望远镜和操纵杆。

该导弹主要由两名士兵(组)携带使用,一名士兵带一套控制装置,另一名士兵携带装有导弹的发射箱。瑞典研制成功采用红外制导技术、可在各种车辆上发射的60式“斑塔姆”反坦克导弹,于1969年装备部队。1

特点该弹采用无尾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前缘后掠的梯形弹翼位于弹体后部,且有较小的倾斜安装角,使导弹飞行中低速旋转稳定。弹翼采用玻璃钢制成,可折叠,外侧有向上弯的边条,每片弹翼的后缘有振动扰流片,飞行中由燃气舵机控制扰流片运动,提供气动控制力。弹体采用玻璃钢制成,头部呈半球形,弹体呈圆柱形,两侧各有1个火箭助推器的喷口,尾部有收缩段,其外壳装有4片弹翼,尾部装有4个曳光管。弹体内部分为前、后两个舱段:前舱内装战斗部和引信,后舱内装弹上制导控制系统和发动机。

战斗部为聚能破甲战斗部,配用触发引信,由其锥部的两层金属碰撞而构成的闭合回路起爆。弹上制导控制系统由指令信号接收器、陀螺仪、电池、舵机、振动扰流片及线管组成。动力装置由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3

装备与改进该弹装备瑞典的“玛尔莫”MFI-9轻型战斗机和AB204B直升机。作战使用时须与机载/地面发射控制装置配合工作。发射控制装置由控制器、发射筒(含导弹)、20m长的电缆组成。控制器包括导弹检验钮、曳光管选择器、导弹选择器、发射保险钮、瞄准具和操纵杆。导弹的发射程序如下:接通电源,启动陀螺仪,点燃助推发动机,在0.35s导弹飞离发射箱,在0.45s弹翼展开,在1.1s主发动机点火并点燃曳光管,在2.5s压电引信解脱保险,在24s内导弹飞完全程。瑞典借鉴法国SS.11反坦克导弹,改进发展“矮脚鸡”(Bantam)RB68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提高了飞行速度,1969年服役,装备各种车辆。3

性能参数导弹弹径:110毫米

弹长:850毫米

翼展:400毫米

射程:300~2000米

全系统重:20千克

导弹重:7.5千克

筒装导弹重:11.5千克

飞行速度:85米/秒

最大射程飞行时间:24秒

命中率;9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