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活鱼充氧保护法是指在鱼类保活运输过程中,即在装运时和途中向包装容器内供氧,以维持鱼的生命需要,解决运输过程中鱼类氧气不足的保活技术。
活鱼色香味俱全,无细菌感染,安全性强,能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身价要比冰鲜鱼高出一倍以上。然而,鱼死亡后鱼体腐败,口感、营养价值下降,安全性降低。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海岸线长,水产品的消费地与产地之间往往有一段距离,在运输过程中,很多鱼因为缺氧或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提高活鱼的存活率是淡水鱼运输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原理有水运输是传统的运输方法,鱼是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的,只能从水中吸取氧。但运输时,由于运输容器中活鱼密度较大,容器中的水又少,加上鱼在装运中受惊后活动量增大,耗氧量也随之增多,自然会产生氧气供给不足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向水中充入氧气,鱼将缺氧而迅速死亡。因此,在装运时和途中需要向包装容器内供氧,以维持鱼的生命需要。海水鱼保活运输难度比淡水鱼大,特别中底层鱼类一旦减低水压,离水后即死亡。鱼类和其他冷血动物样,都有一个固走的生态冰温,因此,只要掌握好生理温度,在其冰温范围内,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给予科学的贮藏运输条件,就能使鱼类脱离了原有生活环境后仍然存活一个时期、达到保活运输的目的。鱼类保活运输应考虑的因 素有运输前鱼类的状况、贮藏温度、湿度、操作条件、运输方式、密度、氧气供应、代谢产物、pH值等。
方法1、淋浴法
淋浴法,又称循环水淋浴法。该法利用循环水泵将装运活鱼容器的水抽出来峨向空中,使它在溶解一部分空气中的氧之后再落回容器之中,如此循环不断地增加容器中的氧气,以保证鱼的需要。
2、尼龙袋充氧运输
该法适用于高档水产品的长距离运输,若配备冷藏车效果更佳。密封式运输所使用的工具通常是尼龙袋,其中,用厚0.1mm双层塑料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最为常用,袋中鱼、水、氧气的比例为1:1:4,往尼龙袋中注入水,然后放入适量水产品,排出袋内的空气后,向袋内充氧,然后将袋口扎紧,活鱼存活率80%以上。但是当所运的鱼类是大口鲇、叉尾 、云斑和鳜鱼等鳍条有硬刺的鱼类时,为了防止其将袋子刺破而影响运输结果,用橡胶皮充氧袋或用2-3层尼龙袋运输较安全。将尼龙袋扎口后可直接运输,气温高时,也可以将尼龙袋放在盛有水的大容器内,在水中加冰,让塑料袋浮于水面。这样可以起到防震的作用,同时间接降低了水温,以降低鱼的新陈代谢强度,保持了袋内的良好水质。此法不受运输车辆限制,但尼龙袋只能使用1-2次,途中要注意检查袋是否有刺破炸裂而产生漏水、漏气现象,要及时换袋和补充氧气,如果运输途中不方便携带氧气瓶,可以准备多只已充氧的备用尼龙袋,此法现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采用。
3、充氧法
在运输车上,安装氧气瓶或液态氧瓶,用末端装有沙滤棒或散气石的胶管通入活鱼包装容器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通过沙滤棒来进行。由于沙滤捧的沙眼细小,放氧均匀,能够进免因放氧过多,水中一时不能溶解而造成的浪费以及对鱼产生的“氧气灼烧”现象,氧气的量大多数是根据沙滤棒的气泡形状及鱼的状态而定。但氧气瓶必须有专人管理,禁止随意乱动,以免发生危险。沙滤棒或散气石也应经常冲洗干净,以防沙堵塞。该方法适用于木桶或帆布篓等小型包装敞口运输活鱼时使用,也可直接将氧气由氧气瓶输入装好鱼苗,鱼种的尼龙袋中。
4、充气法
在活鱼运输车上安装空气压缩机,用管将空气通入盛鱼容器中,使空气呈气泡状,从而补充氧气,其使用方法与氧气瓶的相同。空气压抽机也必须有专人护理。该法适用于木桶或帆布篓等小型包装运输活鱼时使用。
5、化学增氧法
在一些缺乏充氧充气等设备的地方,可采用向运输活鱼的帆布篓等容器中添加给氧剂、鱼氧精或低浓度的过氧化氮等以增加水体溶氧的方法。如给氧剂、运输途中,间隔2小时,按每立方米水体添加100克药物,就可保证水体溶氧。该法适用于各种敞口容器运输活鱼增氧用。
6、活水船运
这是一种水上运输的增氧方法,在船舱两侧开圆孔数个,使舱内的水借助船速不断地和舱外的水交流,形成活水增氧。1
影响因素1、温度
每种鱼都有其生存的可适温度范围,超过或低于该水温范围,都会致死。一般在可适范围内,水温低时,呼吸频率减慢,反之加快。有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鱼类耗氧约增加2-3倍,因此低温可减弱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强度,从而也降低了其对氧的消耗,并抑制二氧化碳、氨氮、乳酸等的生成和微生物的生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质。同时降低温度可减少鱼类在运输过程中的活动量,减轻鱼因相互碰撞、撕咬所造成的鱼体损伤,保证了水产品的活体质量。由于大多数鱼类对温度较敏感,温度骤变时,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其生病甚至死亡,因此宜采用缓慢降温方法,降温梯度一般不超过5℃/h,这样可减少鱼的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2、水质
(1)pH
水体中的pH能够直接影响到鱼体的生理状况,有毒的氨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水中的比例随pH变化,从而影响保活运输的存活率。鱼类最适合在中性和弱碱性的水中生活,各种鱼类有不同的最适pH,一般范围为6.5-9.0。当pH超出极限范围时,则往往破坏皮肤黏膜和鳃部组织,直接对鱼体造成危害。
(2)溶解氧
水中溶氧量是影响鱼体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密度、长时间、远距离的保活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氧供给,才能保证较高的存活率。在保活运输时,水温较低,有利于提高氧气的溶解度,并且氧气的分压与溶解度成正比,所以应在活鱼可适温度范围内,尽量降低水温,以提高溶氧。此外,鱼处于兴奋状态,也会加速耗氧,可通过添加麻醉剂诱导休眠或低温诱导冬眠来降低鱼因环境不适造成的应激反应,降低氧的消耗。
(3)氨氮和代谢废物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鱼的排泄物及黏液等不断积累,造成水体悬浊物不断增多,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使黏液、剥离组织碎片、有机物等悬浊物附着于鱼体鳃孔,影响有效气体交换的面积,造成摄氧困难,且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生长,使水中氧气减少。另外,氨氮和尿素是鱼类的主要排泄物,在保活运输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导致水中氨氮含量有所增加,对鱼有较强的毒性作用,特别是非离子氨对鱼产生极强毒性作用,如不控制,就会导致鱼中毒死亡。
3、鱼的自身体质
鱼体质的强弱与成活率有很大关系。瘦弱或有伤、有病的鱼耐低氧能力较差,对水质、颠簸(震动)等恶劣环境抵御能力差,经不起长途运输。因此,必须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适应能力强的个体作为活运对象。另外,准备装运的鱼至少应停食一天,以减少活鱼运途中其对氧的消耗和应激反应。
4、监控措施
目前,国内的活鱼运输设备中缺少监控设施,人们只是凭感觉和经验来运输,而每次造成鱼死亡的原因根本不清楚。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能时刻监测水中的温度、溶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pH等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消除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满足鱼类的存活需求,就能有效提高保活运输中的存活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