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葡萄黑斑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本病仅见发生在伊宁地区至乌鲁木齐市一带,是这些地区葡萄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危害都较轻,但在极个别的年份中也偶见有发生较严重的果园,例如2000年6月,在乌鲁木齐老满城自治区干休所内的葡萄架上,发现葡萄穗发生黑斑病比较严重,大部分果穗轴都被感染而发生病变,病果穗变褐干枯死亡。因此,对这种病害的危害也应该给予应有的关注,加强管理,以防止其扩大成灾。

病原菌该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多枝孢霉(Cladosporiurn herbarum)、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葡柄霉(Stemphylium),是葡萄贮藏后期的重要病害。各品种葡萄都易发此病,其中以欧洲种葡萄发病为重。

病原及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 圆筒形或顶部稍细,其上端可作1~2次的膝折状曲生,曲折顶端孢子疤痕明显,有横隔膜,基部褐色,向上延伸时颜色渐淡化,至顶端为无色,直或微弯曲,大小(7.5~42.5)微米x (4~7.3)微米;分生孢子着生在孢子梗的顶端和在梗膝拐处的顶端,短链生,倒棍棒状,基部球圆形或宽而圆,顶端锥圆形,具横隔膜2~7个,纵隔膜0~5个,隔膜处微缢缩。喙胞短或稍长,柱状,有隔膜。分生孢子大小为(27.5~55)微米x (10.3~17.5)微米(含喙胞)。1

主要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与果穗轴。叶感病后的重要特征是病斑将沿着叶脉发展形成为多角形的病斑,在适合发病的天气条件下,多个病斑在扩大中联结成片,促使了病叶早期发黄干枯,易脱落。病斑灰黑褐色,当环境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着生稀疏茸毛状深橄榄色至近黑色的霉层;幼果期危害果穗时,主要侵染果穗轴,以与枝蔓交界的主穗轴受害较多。穗轴上产生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病斑极易扩大相互合并,当穗轴上各个病斑发展到环绕穗轴的一周后,其下截的穗段即很快变褐枯干并缩细;同样当主轴上的病斑环绕轴一周时,整个的果穗也随之变褐干枯。1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由采前经田间侵入,在1~2℃的冷库中仍然能发病。枯死的花易被侵染并成为传播源,孢子借空气传播。即使在无雨的条件下,病菌也能直接侵入健康的成熟果实组织,在潮湿条件下,葡萄果实会大量发病。2

防治措施1)由于该病主要发生于采收期前后,而且每次降雨均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因此,果穗套袋可以阻止雨水对果粒的冲刷,减少发病机会;

2)采前喷布3~4次杀菌剂,可以抑制病害发生;

3)避开雨雾天气采收,采收后的果穗轻拿轻放,贮运也要格外小心,避免造成机械损伤,形成侵染通道;

4)入库后用仲丁胺(7~12ml/m3)和二氧化硫(硫磺2~3g/m3)熏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