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概述
坎农.巴德理论是情绪理论的一种。1927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alter Bradford Cannon, 1871—1945)针对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提出,后得到其弟子巴德的支持和扩充。认为情绪是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具体而言,丘脑对激发情绪的刺激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传送到大脑及机体的其他部分。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信息引起情绪体验,而传送到内脏和骨骼肌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产生相应的情绪表达。也就是说,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2
对比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和巴德从实验观察中证明,动物在下丘脑摘除以后,情绪变得支离破碎,丘脑受损情绪会容易激动。他们认为詹姆斯-兰格理论有若干疑问:其一,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第二,机体的生理变化是缓慢的,情绪却可以迅速变化。其三,机体的生理变化可以由药物引起,而情绪变化不会直接由药物引起。所以,用生理变化来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不适宜的。结合自己的研究,他们提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3
他们设想,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达到丘脑,由丘脑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新鲜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3
理论意义詹姆斯认为情绪经验是内脏唤醒的结果,坎农则认为情绪经验和相应的内脏反应是同一时刻发生。坎农—巴德的观点能解释更多的现象,但本身也远不完善,事实上,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等广泛区域对情绪的影响、大脑皮层在情绪产生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后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证实,情绪唤醒的认知模型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不过在当时,对于修正詹姆斯强调外周反应的倾向,把焦点转向中枢神经机制的研究,是起到积极作用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