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谷类食物和蔬菜水果摄入明显下降,而动物性食物摄入快速上升,尤其是猪肉等畜禽类和蛋类摄入的增加。动物性食物是膳食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以往研究中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胆固醇平均摄入量均呈增加趋势。膳食胆固醇摄入过高是否为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2015 年底新版《美国膳食指南》拟取消沿用50 年之久“控制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少于300mg”的核心推荐,我国2013 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未推荐膳食胆固醇理想摄入量范围。目前我国人群血清TC水平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物在膳食中所占比重将会增加, 从而使膳食中Fat、SFA、Chol 及Keys分值增加。
血清总胆固醇( TC)升高在西方国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膳食营养因素与血脂的关系也是许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在已进行的研究中,多数结果支持膳食脂质是影响血清TC的重要因素。我国人群血清TC水平低于西方国家,膳食结构也与西方不同,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低于西方国家,虽有一些膳食营养因素与血脂关系的研究,但大规模的人群间对比研究尚不多见。
评估西方发达国家高动物性饮食导致膳食中脂质的摄入量增加,而谷类食物的低水平使膳食中的CHO 摄入减少。膳食结构的不同是导致西方国家与我国人群血清TC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清TC及膳食脂质相对较低的人群间,膳食脂质仍是影响人群血清TC水平的重要因素; 适当控制肉类和蛋类食物的摄入量可预防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清TC及膳食脂质相对较低的人群间,膳食脂质仍是影响人群血清TC水平的重要因素; 适当控制肉类和蛋类食物的摄入量可预防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1
成人膳食胆固醇摄入分布变化趋势用LMS 法拟合18~65 岁成年男性和女性1991、2000、2004 和2011 年胆固醇摄入分布曲线。中国9 省区18~65 岁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分布呈正偏态分布,曲线逐渐变宽,峰值逐渐下降,同时曲线逐渐右移,说明摄入较高膳食胆固醇的成年人所占比例增加。胆固醇摄入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是不均匀的,男女变化幅度基本一致。1991~2000 年变化幅度最大,2000~2011 年变化幅度很小。
成人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百分位数变化用 LMS 法拟合1991、2000 和2011 年膳食胆固醇摄入量15%、50%、85%和95%分位数曲线。结果显示,无论男女,这些分位数曲线均随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变化趋势无显著的年龄差异,但高分位点胆固醇随时间增加的幅度较大。总体上,成年男性胆固醇摄入量高于女性,成年男女性85%分位数分别为455.4mg/d 和401.4mg/d,95%分位数分别为646.7mg/d 和568.1mg/d。
展望虽然以往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胆固醇的平均摄入水平仍较低,但这些结果反映的是人群平均水平。本文研究显示,高分位点胆固醇摄入量的人群随时间胆固醇摄入量增幅较快,若再综合考虑高城市化水平社区内、高收入和高教育水平等因素,这部分人群的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并不低,可能也有潜在的慢性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并非完全无害,考虑到种族差异,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基于中国人群的膳食胆固醇、血浆胆固醇和慢性病风险之间潜在关系的深入研究,以为是否需要推荐我国居民膳食胆固醇的限量及理想摄入范围提供科学依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