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风险信息沟通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风险沟通的界定

风险沟通的概念界定较多,其中美国国家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界定较为中肯,即把风险沟通定义为“在个体、群体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互活动;不仅传递风险信息,还包括各方对风险的关注和反应(可为风险管理者提供意见和参考),还包括发布官方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1]。此概念界定方法,涵盖了风险沟通的多元主体、多维途径、多种内容和多项功能等内容。风险沟通的研究途径一般从心理视角和技术视角两个维度展开。风险沟通的心理视角强调心理机制在风险沟通中的动态过程和有效应用。依此视角,风险沟通是风险与受众心理的互动,以及最终达成心理预设的过程。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有:沟通主体的状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对相关信息内容的关注程度;信任状况,包括对专家和政府的信任程度;社会心理支持来源,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亲朋好友等在帮助个体克服心理恐慌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风险相关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包括仿效行为等。风险沟通的技术视角则强调风险信息的有效传递。依此视角,风险沟通是关于风险本质,影响、控制与其他风险相关信息的意见交换过程。此过程包含了从风险源到风险感知、风险传递以及风险兑现(危机爆发)后的风险反馈、风险学习的过程。涉及的主体包括公众、媒体、社会组织、政府等。这两个维度的研究路径,前者强调以公众个体为中心的立场,探讨心理机制对有效风险沟通能起到的可能功效。后者则强调以信息传递为研究对象,探讨信息机制对有效风险沟通的实效以及改进方案。这两个研究路径相互交织和包容,共同的目的都是要提升风险沟通的实际效果。

风险沟通的基本目标就其本质而言,是针对风险演变为危机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展开的。(1)疏导风险和改变风险的进程。通过风险的识别、公布、协商,争取避免风险冲突。其中包含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风险信息的提供与风险教育;二是观念调整和行为改变,从而达到改变风险进程的目的。(2)危机预警和阻止风险的发生。通过发布风险警告,告知公众风险的情况,引导公众开展应对风险的行动,全面阻止风险爆发。(3)危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类、转移等工作,有效传递风险信息,达到提前防范危机的不良后果,全面降低风险危害的目的。

个体视角的风险沟通影响要素个体视角的风险沟通以个体为中心展开,通过研究相关要素, 针对控制点或者理想模型,设计出改进风险沟通效果的方案。在个体的视角,风险沟通的影响要素主要有四个。

(1)个体的风险认知在风险沟通的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先人为主的风险识别和判断,往往从风险沟通的开端就发挥关键作用。风险认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心理视角的研究得出与风险认知直接相关的主要因素有15项:是否为非自愿接受的风险事项;是否为不可控制的风险事项;是否为陌生的风险事项;是否为不公正待遇下的风险事项;是否为利益规则不明的风险事项;是否为难以理解机理的风险事项;是否为几率难以确定的风险事项;是否为容易引发恐惧情绪的风险事项;是否为涉及不可信机构的风险事项;是否存在不可抗后果的风险事项;是否为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风险事项;是否为违背公序良俗的风险事项;是否为人为导致(而非自然灾害)的风险事项;是否为确定致死的风险事项;是否为已确定会导致疾病、伤亡的风险事项。L20若是,则个体就难以接受此风险事项。个体风险认知的研究,对调节个体态度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改善风险沟通指出了方向。

(2)个体的心理噪音 部分风险事件会对个体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形成个体的心理噪音,影响其风险识别、判断,甚至影响其风险沟通和相应行为。心理噪音的客观存在,提醒风险管理者注一34一意:一方面,充分重视风险事件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威胁、害怕、担忧、恐惧等情绪很可能造成沟通障碍。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危机爆发时,风险事件对当事人的客观影响,此时的心理噪音很可能是关键的沟通影响因子。

(3)个体的负面干扰 部分个体在关注风险事件时,存在固执地关注负面信息的特征。甚至在负面信息并非重点信息,该风险事件的正面情况呈现显性状况时,部分个体仍然坚持关注负面信息。这就形成了负面干扰。在风险沟通时,负面干扰越来越多地成为阻碍沟通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负面干扰的存在,使得风险沟通时对于风险负面情况的关注和对于个体是否过度关注负面情况的关注,都成为影响沟通成效的要素。

(4)个体的信任判断 风险沟通需以信任为基础,个体对风险相关方面的信任判断,直接影响和决定了风险沟通的实效。但信任是在长期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个体的信任判断容易受外因的影响,呈现“难信任,易怀疑”的特征。只要信任的障碍未被克服,风险沟通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个体的信任判断问题已成为风险沟通的典型议题。首先,信任往往是决定风险沟通的决定性因素,但达成互信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其次,公信力至关重要,可信赖的权威部门,或者第三方,是风险沟通的坚强支持者;第三,信任度较高的信任有可能向信任度较低的方向转变。

社会视角的风险沟通影响要素社会视角的风险沟通以社会为边界,研究社会范畴中风险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理。(1)风险认知演变为风险共识。个体层面的风险认知,在社会层面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演变成为风险共识。风险共识是社会各界对于风险的普遍认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的标准、风险的危害程度等方面。在实际的风险沟通过程中,风险共识往往不易改变,导致固执的风险认知,且风险共识存在推导效应,容易形成“恐惧链”现象,影响后续的同类问题。(2)心理噪音根源于公众差异。个体层面的心理噪音,在社会层面上的根源是公众差异。公众在风险识别、沟通要求、风险理解等方面的个体特殊性,汇总成为风险沟通时的公众差异。在风险沟通过程中,公众差异导致了心理噪音的差异万方数据度,既增大了风险沟通的难度,同时也有可能改变风险共识的功效。差异导致了风险识别的分散化,也为改变风险认知提供了可能。(3)负面干扰检验公众理性。社会视角的公众理性是指公众了解风险事件的本质后,不易被无关因素干扰,从而对风险事件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并能够采取适当行为来应对和处理风险事件。在风险沟通的过程中,公众理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在风险事件中,由于个体的负面干扰,往往存在着公众的不理性。公众理性不是绝对概念,是相对于负面干扰而言的,只要负面干扰的程度不足以影响风险沟通,就是相对的公众理性。(4)信任判断升级为公信力。个体层面的信任判断,在社会层面积聚,构成了公信力效应。公信力的特质与信任一致,也具有难形成和易破坏的特征。公信力不是固化的,而是可转移和可变动的,但如果应用不当,信任也会随之被破坏。

管理视角的风险沟通影响要素在管理视角,风险沟通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也包括相关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普通公民。其共性目标是在科学管理的范畴内,全面权衡风险沟通成本和沟通实效的关系,尽可能防范和应对风险。管理视角的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

(1)风险沟通的制度安排。这是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具体沟通的基础。制度安排主要包括:第一,设定风险的标准。在个体和社会视角,往往在个体的风险认知和社会的风险共识的基础上设定风险的标准,因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但在管理视角,则要考虑社会各界的需求,并结合风险管理的科学标准,按照爆发的概率和危害程度,科学设定评判风险的标准。第二,风险沟通的内容。在个体和社会视角,往往容易受到个体视角的心理噪音和社会视角的公众差异的影响,导致沟通内容的多元化和无限性。但在管理视角,则要结合风险管理的科学要求,在确保不能容忍类风险的充分沟通基础上,开展其他类型风险的沟通。第三,风险沟通的目标。在个体和社会视角,往往站在个体视角的负面干扰和社会视角的公众相对理性的基础上,要求风险的全面防范和全面应对。但在管理视角,则需要应用风险管理的科学原理,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沟通不能容忍的风险。(2)风险沟通的导向规划。这是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风险沟通的方向。个体和社会视角是多角度、多方面的风险沟通,甚至无方向的设定。但在管理视角,为了实现有效管理则需要设定导向规划,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自下而上的风险沟通导向。此导向在个体和社会视角,优势是主动和自由,劣势是管理混乱的风险。而在管理视角,优势是沟通充分,体现民主;劣势是需要支付高昂的管理成本。第二,自上而下的风险沟通导向。在管理方面设定边界,个体和社会在规定范围内开展风险沟通。此导向在个体和社会视角,优势是各个方面能重视和参与特定的沟通;劣势是沟通不充分。而在管理视角,优势是集中沟通高危风险,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劣势是需防范沟通不充分的风险。(3)风险沟通的流程设计。这是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风险沟通的指南。重点有三:一是风险沟通的时间。个体和社会视角的需求无时间限制,可随时进行沟通。二是风险沟通的地点。个体和社会视角的需求无地点限制,或者开展以个体为中心地点的沟通。三是风险沟通的形式。个体和社会视角的需求无形式限制,或者开展便于个体的沟通形式。但由于管理成本的限制,管理方面无法全面满足个体和社会视角的需求,只能在有限管理成本的情况下,提供最长时间、最多地点、可选择形式的风险沟通流程。(4)风险沟通的绩效评估。这是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风险沟通的保障。个体和社会视角最关注的是风险沟通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公众也会长期跟踪沟通议题。在管理视角,如果缺乏绩效评估的环节,就难以保障风险沟通的实效,也就难以达成沟通的目标和形成风险沟通的良性循环。风险沟通的绩效评估,其矛盾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评估主体。如果是管理方面自我评估,虽简便易行,但存在不公正的风险;如果是个体或社会方面的公众评估或第三方评估,虽相对客观,但存在因不了解内部情况而导致的主观误差。第二,评估内容。如果评估所有沟通影响要素,虽全面,但存在成本高和难度大的风险;如果评估几个关键环节和重点,则又存在以偏概全的风险。第三,评估结果的应用。如果评估结果向个体和社会开放,虽能产生公开、透明的效果,但负面干扰现象可能应运而生,反而阻碍风险沟通的成效;如果评估结果由管理方面内部掌握,虽内部承诺严查严办,但是个体和社会视角仍然存有质疑,也会影响信任判断和公信力。

基本策略(一)了解利益相关方需求。风险交流中的利益相关方包括生产经营者、安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学者、消费者、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应当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风险交流策略,以提高针对性、有效性2。

(二)制订计划和预案。制订风险交流年度计划,并为重点风险交流活动配套具体实施方案。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应当制订相应的风险交流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主管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所属食品安全相关机构的风险交流活动。

(三)加强内外部协作。建立健全机构内以及与上下级机构的信息通报与协作机制,与有关机构或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和配合联动机制,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达成共识,提高风险交流有效性。

(四)加强信息管理。建立通畅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渠道,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与内容,明确信息发布的人员、权限以及发布形式,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