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心理学本土化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历程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欧美一些国家产生的。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著的《西国记法》(1595)、艾儒略(1582-1649)著的《性学确述》(1623)等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留美学者颜永京(1838--1898)出任上海圣约翰书院院长,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并于1889年出版了译著《心灵哲学》二书。1907年王国维的译著《心理学》出版,该书是丹麦心理学家霍普夫丁的著作。在这个时期内,一批留美和留日的中国学者对传播心理学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朱智贤,1989)。

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1917年,其标志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1918年陈大齐出版了《心理学大纲》一书。1920年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192年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由张耀翔编辑出版。这一切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组织,并开始培养心理学的人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在中国有所发展。现代心理学的许多理论流派开始通过归国的中国学者介绍到中国来。一些在海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开始了一些重要的实验研究,如哺乳动物和鸟类胚胎行为发生和发展的研究(郭任远)、汉字心理的研究(艾伟、周先庚)、智力及其测验的研究(陆志韦)、阅读中文时眼动的分析(沈有乾)、比奈西蒙智力测验的修订(陆志韦)、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咨询的研究(黄翼)等。其中有些研究在国际上是有影响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日寇的人侵,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进人了停滞时期。1

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60年来,中国心理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革,心理学面临着改造的任务。这个时期中国心理学主要以介绍和引进苏联的心理学为主,提出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改造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家以很高的热情投入了这场学习运动,努力使自己的学术思想适应社会的变革。在这个时期,心理学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恢复了中国心理学会的活动,学校经过院系调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了心理学专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办了一系列心理学高级研讨班,系统介绍了苏联的心理学成就,出版了大量的心理学译著。1956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领导下,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制定了12年(1956-1967)发展规划,这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

20世纪50年代末,心理学遭受到不应有的批判,被指责为“超阶级”“抽象化”和“生物学化”我国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积极性遭到打击,给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害(王甦,1997)。60年代初,心理学经过"甄别”,纠正了某些错误,心理学工作者在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等应用领域开展了研究,为教育改革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期,中国经历了10年左右的国内政治大动荡时期。中国的心理学也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心理学被当成伪科学受到批判,心理学的研究机构被关闭,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也被迫中断了。

“文革"结束后,中国心理学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恢复阶段(1977-1980)和顺利发展阶段980年以后)。在第一阶段中,心理学教学机构和研究机构相继恢复,一些高校相继建立和设置了心理学专业,使我国具备了较好的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机构中国心理学会恢复活动,并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会和心理学家建立了联系。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一批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被派往国外学习和进修,一批国外著名的心理学家应邀来国内访问和讲学,这对中国心理学家迅速了解世界各国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赶上国际心理科学的发展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过去被否定的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得到新生,研究工作的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在第二个阶段,中国心理学遵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在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研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王甦,1997)。在视觉领域,中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视觉早期加工的拓扑学理论在语言信息加工的研究中,中国心理学家结合汉字和汉语的特点,探讨了汉语词汇表征和加工的特点;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中国心理学家结合本国儿童的特点进行了以思维和智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中国心理学家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探讨了教育、教学中的一系列心理学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教改实验方案;在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领域,中国心理学家开展了照明工效学、仪表工效学、人机界面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在理论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等领域也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

当中国大陆的心理学前进在曲折的道路上时,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心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世纪70年代,港台地区的心理学家就结合汉语和汉字特点,系统开展了语言信息加工的研究。以后,他们又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在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在心理测量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也有不少重要的贡献。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中国心理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心理学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心理学作为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心理学家在视觉、注意、记忆、学习、语言、思维、人格等领域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应用研究领域,中国心理学家面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在为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人民心理健康、地震后心理援助和支持国家成功主办奥运会,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2004年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以后许多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相继在中国召开,标志着中国心理学已经成为国际心理学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显示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1

代表人物潘菽(1897-1988),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潘淑,字水淑(菽)。1897年7月13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88年3月26日卒于北京。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1921年留美专攻心理学,1925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49-1956年先后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兼心理学系主任。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同年中国心理学会恢复后连续当选为第1届至第3届理事长(1955一1984)。195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后任所长,1983年5月改任名誉所长。他还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重庆)和九三学社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主张中国心理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要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能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论体系。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心理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基本范畴;认为“意识就是综合的认识”;提出并阐明了对心身关系问题的唯物一元论观点,认为身体是心理的主体,心即是身体的作用。指出人体尤其人脑有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种功能等。他的观点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概论》(1929)、《社会心理学基础》(1931)、《心理学的应用》(1935)主编《教育心理学》(1980)、《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论文集)(1983,与高觉敷主编)、《人类智能》(1983)论文有《背景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论所谓心身问题》等80余篇。1

代表组织中国心理学会,(Chinese Psychological Society)是由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创建于1921年是我国现有的全国性学会中最早成立的学术组织之二。其宗旨是团结全国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加强学术研究,以促进心理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中国心理学会中包含各主要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领域,拥有全国性的会员,·并于1980年7月正式加入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1

中国心理学家新贡献在视觉研究领域,陈霖(Chen,1982)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提出了拓朴性质知觉理论,近年来又从知觉学习、注意、视觉意识和视觉衰老的神经表达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了视觉的。大范围首先。理论。在记忆研究领域,薛贵等(Xue et al,2010)探讨了记忆中学习材料的重复效应,发现多次重复的刺激比不断变化的刺激表现·出更大的神经表征的相似性,因而有利于情节记忆的成功编码。在思维研究领域,罗劲等(Luo&Niki,2003)的研究发现,人在思维活动时出现的“顿悟”现象(突然有所领悟),和大脑许多脑区的激活有关,其中右侧海马在打破思维定势中有重要作用。在语言研究领域,谭力海等(Tan et al,,2000)发现,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对汉字的阅读要求左侧额中回更多的参与,而在拼音文字阅读中,这个脑区一般都没有见到活动,结果说明了文化对脑的塑造作用。在人格研究领域,朱滢等(Zhu et al.,2007)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不同于西方人,西万人以独立的自我为中心,而中国人是相互依赖式的自我。中国人在评价自己和母亲时,大脑的内侧前额叶均有活动,而西方人仅在评价自我时才激活大脑内侧前额叶,这表明,'中西文化不同影响了自我表征的脑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