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产后眩晕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产后眩晕,中医病名。是指分娩以后,出现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或痰涌气急,甚则神识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金匮要略》称“郁冒”又后世称“血晕”“血运”、“血厥”。为产后危证之一,如不及时抢救,易致暴脱。可与西医 “羊水栓塞”互参。

名词解释是指分娩以后,出现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或痰涌气急,甚则神识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又称“血晕”“血运”、“血厥”。为产后危证之一,如不及时抢救,易致暴脱。

历史沿革本病始见于《诸病源候论》。该书“卷之四十三”云:“产后血运闷候:运闷之状,心烦气欲绝是也。亦有去血过多,亦有下血极少,皆令运。”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囚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发病原因常见于宫缩过强或为强制性收缩,子宫有病理性血管开放,如宫颈裂伤、子宫破裂、剖宫产时、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大月份钳刮、巾期妊娠引产等。临床表现为:产妇突然出现呛咳、发绀、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寒战、恶心、呕吐、气急等先兆症状,继之出现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发绀、抽搐、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严重者发病急骤,甚至没有先兆症状,仅惊叫一声血压迅速下降,于数分钟内死亡。

病因本病常由血虚、血瘀导致。

病机(1)血虚气脱 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过多,以致营阴下夺,气随血脱,孤阳上冒,则成产后眩晕。

(2)血瘀气闭 产时感寒,血为寒凝,瘀滞不行。血瘀气逆,并走于上,上攻心胸,扰乱心神,故成产后眩晕。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病史发病在分娩后数小时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滞产、产时失血过多、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史,有助诊断。

2.症状头晕目眩,不能起坐,或晕厥,不省人事,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昏迷不醒。

3.检查

(1)产科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子宫收缩情况,软产道有无损伤,阴道出血过多(分娩后尤其在24 h内的大量出血),或恶露甚少。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以及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有关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有助诊断。

(3)其他检查:心电图、心脏功能检测、血压测量等可辅助诊断。

二、病症鉴别产后眩晕与产后郁冒相鉴别:虽都可见眩晕症状,但产后郁冒是因产后亡血复汗感受寒邪所致,症见头眩目瞀,郁闷不舒,大便反坚,但头汗出;而产后血晕则多由产后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所致,晕来势转,病情严重,临床诊断时以不省人事,口噤,甚则昏迷不醒为其特点。产后眩晕,《金匮要略》称为郁冒,后世称为血晕、血运、血厥。

两者都发生于新产之际,症急事危。子痫产前有肢体,面目浮肿,头晕目眩,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可参考。且有典型抽搐,可鉴别。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产后眩晕首当辨其虚实,分清脱证与闭证。本病属“三冲”证范围,无论虚实都属急危重症,均须及时救治,必要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

二、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三、证治分类1、血虚气脱

主证:产后失血过多,突然晕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悸,恶心呕吐,渐至昏不知人,眼闭口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治则:益气固脱

代表方: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

常用中药:人参、附子

变证:若阴道池血量多不止,则在上方中加姜炭、黒芥穗,以增强止血之力。

2、血瘀气闭

主证: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甚则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色紫黯,唇舌均紫,脉涩。

治则:行血逐瘀

代表方:夺命散(《妇人大全良方》)加当归、川芎

常用中药:没药、血竭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

方1:

取穴:气海。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患者下肢屈曲。用艾条灸气海30~60分钟。

方2:

取穴:主穴为百会、足三里。呕吐配中脘;心悸配内关。

操作方法:百会沿皮向前针0.3~0.5寸,内关针0.5~0.8寸,中脘、足三里针0.5~1寸,均用刮针手法,留针5~15分钟,5分钟行针1次。

2、外治法:

(1)用铁器烧红,淬醋热气熏产妇鼻即更生。

(2)醋韭煎《傅青主女科》方。用米醋煮韭菜。滚三五次,乘热倒入壶中,使壶中热气熏产妇鼻孔。

(3)烧干漆(国漆、天然漆)使产妇闻其烟味(虚者忌用)。

(4)用银针刺眉心出血。

转归预后本病为产后危证之一,须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否则易致暴脱。

预防调护本病多由产后大出血发展而来,因此防治产后大出血是预防产后眩晕的主要措施。

1、注意做好孕期保健。

2、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分娩三个产程。

3、主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同时观察血压、脉搏及全身情况。

4、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量多,须迅速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及时纠正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献摘要《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八》:产后血晕者……然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过多而晕者,有下血多而晕者,有下血少而晕者。其晕虽同,其治特异,当详审之。下血多而晕者,但昏闷烦乱而已,当以补血清心药治之;下血少而晕者,乃恶露不下,上抢于心,心下满急,神昏口噤,绝不知人,当以破血行血药治之。

《景岳全书·妇人规》:血晕之证本有气虚,所以一时昏晕,然血壅痰盛者,亦或有之。如果形气脉气俱有余,胸腹胀痛上冲,此血逆证也,宜失效散;若痰盛气粗,宜二陈汤;如无胀痛、气粗之类,悉属气虚,宜大剂芎归汤、八珍汤之类主之。

《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众疾门》:产后血晕,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然虚而晕,热而晕者,十之六七;实而晕,寒而晕者,十之二三。

12345678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龚小刚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