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网回收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拦阻网装置、吸能缓冲装置和末端引导装置等组成。
无人机撞网回收的四种典型结构方案单网三杆、双网双杆、单网单杆、单网双杆。
其中,单网三杆和双网双杆结构在舰载无人机撞网回收中应用较多,单网单杆和单网双杆结构适用于尺寸较小、重量较轻的无人机撞网回收。
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无人机吸能缓冲技术无人机以一定的初速撞网后直至停止运动 ,无人机动能被拦阻网体、立网支架和吸能缓冲装置等吸收。
无人机吸能缓冲应有两个基本要求:
( 1)无人机缓冲平均过载和瞬时过载峰值应满足无人机机体及其他部件、拦阻网体等的承力特性 ,缓冲过程不应造成无人机、拦阻网装置的局部损坏 ;
( 2)被吸收的大部分无人机动能不应被释放出来作用于无人机而造成二次损伤。
从国外一些无人机撞网回收系统的结构组成看 ,微小型无人机撞网回收时的动能可完全通过拦阻网体和立网支架的弹性变形来吸收 ,而其他较大回收重量的无人机动能则主要依靠专门的吸能缓冲装置来吸收。
在拦阻网装置和吸能缓冲装置设计中 ,应考虑拦阻网体、立网支架等吸收的能量是转换为弹性势能而会被再次释放出来 ,因此 ,吸能缓冲装置应吸收绝大部分的无人机动能且不能再次释放。 其中 ,涡轮阻尼装置是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吸能缓冲装置 ,它能将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工作介质 (液体 )的内能而不会反弹。1
无人机末端精确引导技术无人机末端引导装置精度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撞网回收系统规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的便利性。
主要的末端精确引导技术:
雷达引导、激光引导、 GPS组合引导和电视跟踪引导等。1
系统仿真及试验验证技术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是开展撞网回收系统辅助设计分析的重要手段 ,一般在系统结构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大型瞬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建模和计算 ,以分析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试验验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 1)通过部件级试验将某些部组件的关键特性摸清 ,如涡轮阻尼装置的转速 - 扭矩特性、网带弹性模量等 ,作为系统动力学仿真的计算依据 ;
( 2)通过一些典型工况的系统级试验 (含无人机或模型配重 ) ,以验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有效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