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咨询概述
社区心理咨询是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帮助的一种综合性方法和措施,通过咨询和治疗,改变咨询者原有的心理状态,促进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社区心理咨询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偶遇的情感挫折、人际关系不和谐、环境不适应、人格障碍之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社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帮助人们恢复爱的能力;让人们学会幸福地生活和工作,幸福地去爱;让人拥有健全的人格,改善其应付挫折的方法和能力。
社区心理咨询的原则社区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整体原则,情感交流原则,可接受原则,交友关系原则,保密原则,调动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原则等。这些原则对咨询者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整体原则全科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身心相结合,由大脑皮层统率的高度完善的整体性生物体,表现为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整体性,精神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任何心理活动都与生理功能,躯体疾病密切相关,完全遵循人体的最基本功能规律,即"心身相关原理"。因此,社区心理咨询工作者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咨询者的人格特征和身心功能采取全面分析,避免轻率地将器质性疾病当作功能性疾病诊治,或不做分析地将心因性疾病当作器质性疾病,延误病情,使患者倍受身心痛苦。2
情感交流原则从接触社区居民开始就会发生情感交流和转移作用,在社区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和掌握咨询者的言谈举止,情感及人体特征等心理活动的内在含义。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剖析他们存在的心理症结。通过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给予良性心理影响,达到心理转化和恢复健康的目标。情感交流过程中可能发生正性或负性影响,这就是"移情作用"。在有效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对咨询工作者表现出一种类似母爱那样的情感反应―――强烈的心理依赖及信任感,真实地讲述自己一切内心体验感受,这是"正性情感交流"。利用这种情感转移作用,使咨询工作者能介入咨询者的心理转化的可能性,增强心理治疗作用。反之,则为负性情感交流,而不利于心理治疗的进行。医生与年龄相近的异性病人进行情感交流时常常会遇到不适当的移情作用,因而导致误解和进退两难的状况,还会引发感情纠纷。因此,与病人进行的情感交流往往被限定在一个中性的、安全的和非判断性的范围内,医生不能在感情上偏向一方或纵容病人滋长不适当的感情要求,医生充当的角色就像是感情缓冲剂。2
可接受原则社区心理咨询必须注意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等原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根据咨询者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性格脾气、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和教育,这就是咨询者的可接受基本原则。2
交友关系原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与咨询者应该是亲密的朋友关系,彼此在平等尊重、信任、友好、相互理解的气氛下进行咨询活动。在咨询过程中要给咨询者一个热情、稳重、安全的良好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打开心灵之窗的一把金钥匙,绝不能以家长式自居,发号施令,要求绝对服从。应耐心地听取咨询者的叙述和要求,做好心理测定和必要的资料收集工作,明确诊断后用亲切、婉转、磋商的方式介绍他的病情和防治措施,充分调动咨询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然后双双在协商、讨论取得一致的基础上,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2
保密原则保密原则是社区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咨询工作者不应随意向外人交谈。如因学术交流或普及宣传的需要而引用典型病例资料时,也不能指出真实姓名和单位,以免误解或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心理障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