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昆仑,经外奇穴名。载于《太平圣惠方》。位于足内踝后下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与外踝高点相平,肾经太溪穴下方,外与膀胱经昆仑穴对,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转筋,腓肠肌痉挛,胸腹坚满,妇人瘕聚,小儿阴肿,四肢厥冷,呕吐等。直刺0.3-0.6寸或透刺;可灸。
定位位于足内踝后下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与外踝高点相平,肾经太溪穴下方,外与膀胱经昆仑穴对,左右计2穴。
解剖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长屈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转筋,腓肠肌痉挛,胸腹坚满,妇人瘕聚,小儿阴肿,四肢厥冷,呕吐等。
操作直刺0.3-0.6寸,或透刺昆仑穴,得气时局部有发胀感觉,或酸麻至趾尖,留针20分钟;灸3-5壮,或温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内分泌紊乱,脱肛,呕吐,四肢发冷,下肢痛,腓肠肌痉挛,小儿疝气,痔疮等。
附注①同名奇穴,即下昆仑穴。
②经穴别名,一指膀胱经昆仑穴,另指肾经太溪穴。
相关论述《太平圣惠方》:“小儿阴肿,灸内昆仑二穴各三壮。在内踝后五分,筋骨间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类经图翼》:“内昆仑,在足内踝后陷中。主治转筋。刺入六分,气至泻之。”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内昆仑,奇穴。足内踝后陷中,外对昆仑穴。针三至五分。灸三至五壮。主治转筋;亦治四肢厥冷、呕吐。”
12345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