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术语。一是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五变应五输,论述五输穴的使用。二是指《内经》中按五类不同病情变化选用五输穴针刺的方法。
概念1、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
2、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配合进行针刺。
解读《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1、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2、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是谓五变也。”
中医应用1、五变刺取穴方法及后世解读
“五变主五输”一方面指按时序不同分刺五输,如冬刺井、春刺荥等;一方面指按病变表现的不同特征分刺五输,如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等。可以看出,在本篇中五变取五输并未按照阴经中五输与季节病变表现所属五行的对应关系而行,如井与春、变于色,荥与夏、病时间时甚等,而是按五行规律有所错位,如色主春,春季或病变于色者不取属于木之井穴,而取属于火之荥穴;时主夏,夏季或病时轻时重者不取属于火之荥穴,而取属于土之输穴,其余均如此类推,其道理何在?后世在认识这一问题时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从“子行母气”立论,认为在属于母的季节里或证候表现中取属于子的五输穴,可使五输穴发挥调整母气的作用。正如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所云:“春取荥,夏取输,秋取合,冬取井,皆从子以行母也”。另一种观点乃从防患于未然立论,阴经之井、荥、输、经合分属木、火、土、金水,病在于脏或冬季取属于木之井穴,是在经气未出之时而预刺之,以利春季经气畅通,正如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所云:“冬时万物收藏,故五脏主冬也。井,为木也。木,春也。春时万物始生,如井中泉水。冬时万物始萌,如井水深,未出而刺之者,刺井微也。”比较两种观点,一从事物的联系性出发,注重母子间的相互作用;一从事物的运动性出发,注重疾病的动态变化,均体现了对《内经》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因而对于指导我们针灸临床和揭示祖国医学的方法学内容皆有一定积极意义。
2、“五变主五输”的临床意义
(1)揭示五输穴动态调治思路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孤立的事物。生理状态下人体脏腑功能相辅相成,经络之沟通内外、联系表里使人体组成了一个协调的、自我组织和调节的有机整体,而在疾病过程中,上述生理上的相生相克、协调一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并成为疾病过程中相乘相侮的病理学基础,故而疾病的变化是联系的、发展的,始终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表现为过程与阶段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因此,五输穴作为经穴中的特定穴位,在运用时除应注重其与五行的固定配属关系外,还要注意五输五行间的联系规律,审度疾病特定阶段的矛盾消长趋势,掌握子行母气和预先刺之的原则和方法,即从动态调治的思路出发对五输穴加以运用。后世对母子关系的运用,多宗《难经》,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针灸临床中对肾脏肾经亏虚者取本经之经穴复溜补之,对邪实于肾者在本经之井木穴涌泉穴泻之等。《难经》此说构成了针刺补泻的重要内容,但尚难以涵盖《内经》“五变主五输”所揭示的五输穴动态调治思想的全部。
(2)揭示五输穴因时取穴思路
《内经》对人体的时间结构极为重视,《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即是对人体的时间结构进行重点讨论的篇章。时间生物学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揭示了一些生物的节律和振荡规律,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更从人体系统的高度对五输穴经气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妍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