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名词。又称小儿脉法。指诊察小儿脉象的方法。
概念指诊察小儿脉象的方法。
解读诊小儿脉与成人不同。一是小儿脉气未充,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再则小儿在临证时容易哭闹,每致脉乱而难以切按,故诊小儿脉有其特殊性。故诊脉时运用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触诊小儿脉搏,以辨别阴阳、表里、寒热、邪正盛衰。
中医应用1、脉法
临床上对小儿寸口脉的切按,常用一指三部定位法:用左手握持小儿手,对3岁以下的小儿,用右手大拇指按在高骨脉上,分三部定息数;对4岁以上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转寻三部;七八岁者可挪动拇指诊三部;15岁以上者可按成人之法诊脉。对3岁以下的小儿,除了脉诊外,应注意形色、声音和诊食指络脉等法。
2、脉数
小儿之脉,3岁以下,一息七八至为平脉。五六岁者,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四五至为迟脉。临证时诊脉只须辨脉位之浮沉,至数之迟数,脉势之强弱与缓急,以辨别阴阳表里寒热及邪正盛衰,不详求28脉。
3、代表病证
浮脉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沉脉主里,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数为阳热,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迟脉主寒,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沉滑为痰食,浮滑为风痰。
《本事方·小儿病》曰:“凡候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十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脉紧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食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均为恶候、为鬼崇,浮大数为风、为热,伏结为物聚,单细为疳劳。凡腹痛多喘哎而脉数者为有虫,浮而迟潮热者谓寒也,温之则愈。”《婴童类萃·上卷》曰:“小儿脉大多风热,沉细原因乳食结。弦长多是膈肝风,紧数惊风四肢掣。浮洪胃口是火烧,沉紧腹中痛不歇。虚濡少气更兼惊,脉芤便痢并失血。前大后小童脉顺,前小后大必食结。四至洪来主烦满,沉细腹中痛切切。滑主雾露冷所伤,弦长客忤分明说,五至夜甚浮大昼,六至夜细浮昼别。息数平和六至五,此是圣人传妙决。”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玲孺 - 副研究员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