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止咳祛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中医基础术语,一种治法。运用止咳和祛除痰浊的方药来治疗因痰浊内盛所致咳嗽等症状的治疗方法。

概念运用止咳和祛除痰浊的方药来治疗因痰浊内盛所致咳嗽等症状的治疗方法。

解读止咳祛痰主要是针对因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咳嗽、伴痰浊内盛等症的一种治疗方法。咳嗽的病位,主脏在肺,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侵及于肺而致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一般痰多由于脾虚,气血津液失于运化,而化作痰。中医一般通过止咳祛痰中药、方剂或药膳食疗等达到止咳祛痰的作用。

中医应用(一)适应病症因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咳嗽、伴痰浊内盛等症。

(二)代表性方剂1.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2.清气化痰丸 《医方考》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半夏。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黄连、半夏、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贝母瓜蒌散 《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5.苓甘五味姜辛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三)代表性中药1.半夏

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痰热,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2.天南星

药性: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3.白芥子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3一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4.皂荚

药性: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用法用量:研末服,1一1.5g;亦可入汤剂,1.5一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5.旋覆花

药性: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布包。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须布包人煎。

6.白前

药性: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或入丸、散。

7.川贝母

药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研末服1一2g。

使用注意:反乌头。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8.浙贝母

药性: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

使用注意:反乌头。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9.瓜蒌

药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萎l0-20g,瓜萎皮6一12g,瓜萎仁10一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

10.竹茹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用法用量:煎服,6一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11.桔梗

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12.前胡

药性: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用法用量:煎服,6一10g;或人丸、散。

13.胖大海

药性:甘,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用法用量:2一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14.海蛤壳

药性:咸,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煎服,10一15g。蛤粉宜包煎。

15.竹沥

药性:甘,寒。归心、肺、肝经。

功效: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用法用量:内服30一50g,冲服。

使用注意: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16.海浮石

药性:咸,寒。归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煎服,10一15g。打碎先煎。

(四)常用药膳1.桔红糕 《民间食谱》

组成:桔红50g,粘米粉500g,白糖200g。

功效与应用: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痰湿所致,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清,胸院痞闷,食欲不振者有疗效。

制法与用法:将桔红洗净,烘干研为细末,与白糖和匀备用。粘米粉适量,用水和匀,放蒸笼上蒸熟,待冷后,卷人桔红糖粉,切为夹心方块米糕,不拘时进食。

使用注意:肺阴不足,燥热有痰之咳嗽者,不宜食用本品。

2.瓜篓饼 《本草思辨录》

组成:瓜萎瓤(去子)250g,白糖100g,面粉100g。

功效与应用:清肺祛痰。适用于肺郁痰咳,伴胸肋痛胀,咳嗽气促,咳痰粘稠或粘黄,咽痛口渴等。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成外感发热者不宜食用。

3.柚子炖鸡 《本草纲目》

组成:新鲜柚子1个,新鲜鸡肉500g,姜片、葱白、百合、味糖、盐等适量。

功效与应用:健脾消食,化痰止咳。适应肺部疾病的痰多咳嗽,气郁胸闷,脘腹胀痛,食积停滞等。

制法与用法:将柚子剥皮、去筋皮、除祛籽,取肉500g,将鸡肉洗净切块,掉去血水。再将柚肉、鸡肉同放人炖盅内,置姜片、葱白、百合子鸡肉周围,调好盐、味精,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置于大锅中,用文火炖4小时,取出可食之。1周2次,连食服3周。

使用注意:消化不良者,以饮汤为宜。

4.半夏山药粥 《药性论》

组成:半夏30g,山药60g。

功效与应用:燥湿化痰,降胃止咳。适用于脾虚湿痰蕴肺,咳嗽兼胃气上逆者。

制法与用法:半夏先煮半小时,去渣取汁一大碗。山药研成粉,放人半夏汁内,煮沸搅成糊状即可食。分3天早晚温服。

使用注意:半夏有小毒,宜制成法半夏后使用,且煎煮时间宜长,去其毒性。

5.川贝秋梨膏 《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组成: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各30g,秋梨100g,冰糖50g,蜂蜜100g。

功效与应用:润肺养阴,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燥咳、肺虚久咳、肺虚劳咳痰不出。

制法与用法:将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入煲加水煎成浓汁,去渣留汁,再将去皮去核切成块状的秋梨以及冰糖、蜂蜜一同放人药汁内,文火慢煎成膏。冷却取出装瓶备用。每次食膏15g,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咳唾清稀者不宜。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英帅 - 副研究员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