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法之一。是用三角缝针将羊肠线埋植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概念用三角缝针将羊肠线埋植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解读在距离穴位1~2cm处的两侧作进出针点的标记,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在标记处用利多卡因作皮内麻醉,用持针器挟住穿好羊肠线的皮内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肤,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再放松皮肤,轻松揉按局部,使羊肠线完全被埋入皮下,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覆盖纱布3-5天。每次可埋1-3个穴位,一般20-30天一次。
中医应用1、适应症:主要用于慢性病证,如哮喘、胃痛、腹泻、遗尿、面神经麻痹、腰腿痛、痞证、癫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症等。
2、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随时观察切口状况,出现感染及时对症处理。(2)一般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埋线,肌肉组织多的部位可适当埋入肌层,禁止将羊肠线头暴露于皮肤外侧。羊肠线不能埋在脂肪层或过浅的部位,防止不易吸收、溢出或者感染现象。(3)在不同的部位,埋入线的深浅也不一样,主要为了不损伤大血管、神经干以及内脏。(4)埋线后1至2天内保持埋线部位清洁、干燥。(5)嘱患者埋线后注意饮食清淡,勿食辛辣发物,如海鲜、螃蟹等。(6)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外理,对局部肿胀明显和疼痛较剧者可用热敷,以加快羊肠线的吸收,并可服用抗生素。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凯维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