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释义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在心理咨询技术中归于“影响性技术“中的一种。心理咨询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非言语行为,咨询师应重视此项技术,并将其融入到言语表达中去,渗透到咨询过程中。非言语行为是咨询师表达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1

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可采用的影响性技术包括:

1、面质技术

2、解释技术

3、指导技术

4、情感表达技术

5、内容表达技术

6、自我开放技术

7、影响性概述

8、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意义一般来说,人类之间的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靠语言表达和非言语行为来实现的。人类的非言语行为非常丰富,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比言语更多、更准确,能对言语表达的内容作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员绝不能忽视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无法从言语交流中获得,一旦错过,往往不能准确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体验,难以对来访者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延误咨询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应加强对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观察,以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2

非言语行为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与人的情绪紧密相关,一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会在人的面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流露出来。因此对面部表情的观察常常是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的情绪作出判断的重要手段。例如,当一位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时,他可能带着明显的苦恼、抑郁的神色,一看可知他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愿与咨询员进行讨论。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面部表情会有多次变换,咨询员必须能够体察这种表情的变换以引导会谈的进行或变换会谈的内容。如果咨询员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言语的交流上,那就可能疏漏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对于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应怎样才能获得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目光注视。咨询员可以在目光注视中从对方的目光里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一般来说,当一方倾听另一方叙述时,目光往往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而当自己在讲话时,这种视线的接触会比听对方讲话时少些。为什么许多人在说话时避免看着对方,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叉开话题的情况。如果在说话过程中正视一下对方,则表示在他说话停顿时,对方也可以打断他的话,假若他停顿了,但不看对方,说明他的思路还没有断,这种信号表示:“这不是我要讲的全部内容,我只是在略作考虑。”咨询员如果不合时宜地打断来访者的叙述,会使来访者不快,感到自己不被接纳,甚至会转移叙述的主题,中断线索。如果在交谈中,来访者讲完某段话、某句话或某个词后将目光移开,这可能表示“我对自己所说的话不太有把握”。 在咨询中,当咨询员作解释、说明等工作时,来访者的目光还可能表现出疑惑不解、大彻大悟、悲哀、惊奇、快活、专注等不同的情绪色彩;当咨询员某些话语击中要害时,来访者的目光也可能久久地盯着地面,注视自己的双手或双脚,虽然未作任何言语反应,但这可能反映了其内心的斗争与思考的过程。

总之,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目光随着谈话的过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咨询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善于及时地把握来访者的心理变化,以获取准确信息,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

当然,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也要善于利用目光参与听和讲,这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一般来说,咨询员与来访者的位置应安排呈直角,这样可以避免咨询员与来访者的直接对视,以免使来访者感到心理负担过重,透不气来,心里有话也说不出来。咨询员在倾听对方讲话时,也不要随意将目光移向他处,这往往会使来访者认为咨询员没有倾听自已讲话,从而产生不被信任的想法。咨询员的目光应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活动,并且表情要轻松自如。这样能给对方一种很专注、很有礼貌的感觉。

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是确认来访者情绪特征时首先要注意的部位,身体、四肢的运动在信息交流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姿势的改变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身体动作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手势的运用是与身体姿势相关联的。借助于手势与身体姿势,人们可以表达惊奇、苦恼、愤怒、焦虑、快乐等各种情绪。一个情绪抑郁的人除了目光黯淡、双眉紧皱之外,他可能双肩微驼,双手持续地做着某个单调的动作,身体的移动相对缓慢,似乎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行;一个焦虑的来访者,常常会无休止地快速地运动手足,双手可能在不断颤抖;一个行为退缩的人始终使他自己的双手处于与身体紧密接触的部位,头部下垂„„正如某些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身体的姿势、肌肉系统的紧张与放松,头部、手、脚的动作都可以看作是具有信号意义的一种交流信息。

身体动作不仅表现出当事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情感、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体态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人的心理状态也影响着人的动作和行为:一个始终感到不幸的人会终日皱眉,皱眉成了他固定的表情;一个好侵犯、好管闲事的人总是探头探脑;一个温和、慈祥的人常常面带微笑。另外,人还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或动作来改变心态。有些学者认为,当人情绪低落时,仅仅以挺胸和挺直腰杆的动作,就可使自己由颓丧转为充满信心。

咨询中,那些较自信的来访者往往能正视咨询员,而且正视时间较长;而缺乏自信,心中不踏实者则相反;自信的人眨眼的次数较少,那些代表消极意义的非言语行为也很少。

声音特征

声音是有声的非言语交流,它是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它通常包括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速度等因素,人们借助于声音的轻重缓急来不自觉地表达自己错综复杂的思想和感情。这些声音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高达38%,也是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般来说,音调的提高表明对所谈内容的强调,也可表明某种情绪,如激动、兴奋、愤怒等等;音调降低也可以是一种强调,以引起听者注意,也可以表示怀疑、回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因为谈话内容涉及到自己敏感、痛苦、伤心的事情。声音强度的增大,常表示一种强调,或表示情绪激动;而声音强度减弱,则可能表示来访者内心失望、不快或软弱、心虚。说话节奏加快表明紧张和激动;节奏变慢则有可能是因为冷漠、沮丧,或正在思考是不是要表达出来,如何表达。

对于这些声音成分的具体分析,既要结合当时谈话的内容,又要联系整个咨询中的前因后果,因为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有时在当时并不能确认,这需要咨询员留心注意。

空间距离

咨询时咨访双方的空间距离也具有非言语行为的特征。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安全和隐私的需要,如果他人不适宜地闯入,就可能引起当事人的不满、愤怒和反抗。咨询中咨访之间也是如此。咨访双方的距离是彼此关系的反映。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般室内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就坐时无须更多留意。但也有个别来访者不满意咨询室的位置排列,提出将自己的椅子挪动的要求,咨询员看他重新坐的位置便可获得对来访者的更多信息。

双方距离的远近还因不同的人而有差异。一般而言,若双方同性别,其间的距离会小于异性间的空间距离,而且两女性之间的距离会小于两男性问的距离;青年或成年男性咨询员在面对年轻的女来访者时距离会大于面对儿童、少年时的距离;有些敏感、防御性强的来访者希望双方距离大些;有些寻求依靠、帮助的来访者则希望距离小些,以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在咨询的不同阶段,咨访双方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初次见面,彼此不了解,距离会大些;随着咨访关系的建立,距离会小些;若来访者对咨询员不那么信任,或对咨询效果不那么满意,来访者会不自觉地加大彼此的距离;而适当地缩短距离则是一种希望加强关系的表示。咨询员如果能适时地调整彼此的距离,则有助于咨询。

沉默现象

沉默现象在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沉默中仍有很多信息的传递,咨询员如能很好地理解和有效地把握这种现象,那么在咨询中就能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凝视着空间的某一点可以看作是创造性沉默的一种标志。这往往是人们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特征。此时,咨询者最好什么也不要说,但要在等待中注视着来访者。咨询员这样做,意味着他了解来访者内心正在进行的思考活动,以自己的非言语性行为为来访者提供了所需的时空。如果咨询员用“你正在想什么”这类问题来打破这种沉默,往往会打断对方的思维,影响咨询进程。

当咨询中出现不知说什么好这种自发性的沉默时,此时来访者的目光不是盯着前面某一点,而更多是游移不定的,从一处移到另一处,也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着咨询员。这时咨询员应适时打破这种沉默,否则易使来访者的内心越发感到紧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