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升清固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升清固涩为治法名,补脾肾与收敛固涩药合用,以治精微下泄之证,临床用于脾浊、带下病等病的治疗。

概念治法,益气升提药与收敛固涩药并用,适用于气虚不能固摄,精微下泄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解读升清固涩为治法名,“升清”指益气,尤其指补脾气,因“脾主升清”,“固涩”固摄精微物质无令其外泄,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精微物质外泄之证,临床可见伴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尿浊,遗精,脉象软弱等症。

中医应用一、常用补气中药举例

1、人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

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2、党参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用法用量:煎服,9~30g。

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3、黄芪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4、白术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5、甘草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二、常用升举阳气中药举例:

1、柴胡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用法用量: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升麻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用法用量: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3、黄芪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4、葛根

药性: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三、常用固涩中药举例

1、山萸肉

药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急救固脱20~30g。

使用注意: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2、覆盆子

实含青时采收。沸水略烫。晒干生用。

药性:甘、酸,微温。入肝、肾经。

功效: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用法用量:煎服,5~10g。

3、桑螵蛸

药性: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4、金樱子

药性: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用法用量:煎服,6~12g。

5、海螵蛸

药性: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用法用量:煎服,6~12g。散剂酌减。外用适量。

6、莲子

药性: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去心打碎用。

7、芡实

药性: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四、常用升清固涩方剂举例

1、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2、秘元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

组成:炒远志、炒山药、炒芡实、炒酸枣仁、金樱子、炒白术、茯苓、炙甘草、人参、五味子

用法:水煎,食远服。

功用:升清固涩

主治:遗精带浊。

3、苍术难名丹《仁斋直指方论》卷十方

组成:苍术、炒大茴香、川楝子、川乌、炒补骨脂、茯苓、龙骨

用法:为末,酒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缩砂仁或粳米煎汤送下。

功用:升清固涩

主治:治元阳气衰,脾精不禁,漏浊淋沥,腰痛力疲

五、针灸升清固涩举例

治则:肾虚不固、心脾两虚者益气养血、补虚固本,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会阴关元肾俞次髎三阴交

方义:会阴为任、督二脉交会穴,可交通阴阳;关元调补肝、脾、肾;肾俞补肾固精;次髎调肾固精;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善调脾、肝、肾之气而固摄精关。

加减:肾虚不固加志室、太溪补肾固精;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养心健脾。

操作:会阴穴适当深刺;次髎穴最好刺入骶骨孔中;其他腧穴常规操作。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雪亮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