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溃疡是指伤口化脓,难以治愈,既痛又臭,苦不堪言,中医治疗以外敷法为主。
解读化脓性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其特点是久治难愈,或虽经收口,每易因损伤等外因而复发。例如软组织骨关节痈疽或外伤感染化脓坏死,烧灼烫伤遗烂,局限性脓皮病,虫兽咬伤溃烂等。
中医应用一、“化脓性溃疡”外用方举例:
1、鲜马齿苋300克,洗净,捣烂,加水1000毫升,煮沸,候温后外敷患处,过数小时后再用捣烂鲜马齿苋200克,重敷1次,每日1次。
2、地瓜粉适量,用花生油、冰片少许,搅拌成糊状。洗净疮口后,取药糊外涂患处,纱布固定,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连用半个月。
3、鲜马齿苋300g,洗净,捣烂,加水1000mL,煮沸,候温,外敷患处,隔天1次。花生油、地瓜粉各适量,冰片少许,搅拌成糊,备用。清洗、消毒创口后,外敷患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半月。
4、生地骨皮10克研成细末,另取生地骨皮10克放入砂锅文火炒至黄色,凉后研末,生熟两种地骨皮末分别装瓶内高压消毒30分钟,出锅后密封备用。可单用熟地骨皮末,常规消毒后将药末撤于患处,无菌纱布包扎,48小时换药1次。若溃疡深、脓液多或引流不畅者,可先用生地骨皮末,常规消毒后将药末均匀撒在凡士林油纱条上面,投入伤口内,无菌纱布覆盖,24小时换药1次。待溃疡内脓液消失后可改用熟地骨皮末,用法同前。
5、湿敷合剂,主药为黄连、黄柏、苦参、生大黄、炙乳没,用量根据病损面积大小、病情轻重、疮面情形不同而定。红肿明显有较多脓液加野菊花、地丁草,水疱渗液多者加云苓皮、大腹皮;气味腐臭流黄绿浊脓加艾叶、薄荷,坏死或痂物多加皂角刺、白芷。疮面紫暗加桂枝,疼痛剧烈或有明显出血重用乳没。属烧烫伤加生地榆。加水煎煮2次,滤渣取液,将制成纱布浸透平敷并略超出病损上5层左右,外用绷带轻扎,12-24或24-48小时换敷料1次,渗出或脓腐多则每日2-3次。
6、血竭生肌散,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石膏、轻粉、赤石脂各30克,血竭39克,龙骨、乳香、樟脑各9克,黄丹、麝香各6克。上方研末过筛密封备用。换药时先用公英、甘草、当归、白芷等份水煎外洗伤口,然后把生肌散外敷于疮面,纱布包扎,隔日一换。
二、“化脓性溃疡”内服方举例:
1、蒲公英15g,甘草3g,加水500mL,煮沸,取汁,加绿茶1g,蜂蜜15g,稍煮片刻,分3次温服。
2、对年老体弱者、溃疡久不收口者可适当配合服用六味地黄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等以提高机体抗病力。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雪亮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