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牛筋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牛筋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根或全草。分布几遍全国。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别名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粟、老驴草、百夜草。

入药部位根或全草。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经。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1、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120g。水3碗,炖1碗,食盐少许,12h内服尽。(《闽东本草》)

2、治乙型脑炎:牛筋草30g,大青叶9g,鲜芦根15g。煎水取汁,日服1次,连服3-5d为1疗程。(《湖北中草药志》)

3、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60g,山芝麻3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淋浊:牛筋草、金丝草、狗尾草各15g。水煎服。

5、治痢疾:鲜牛筋草60-90g,三叶鬼针草45g。水煎服。(4-5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6、治风湿性关节炎:牛筋草30g,当归9g,威灵仙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炮制一、采集加工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切长段。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5-90cm。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1mm;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cm,宽3-5mm,无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长3-10cm,宽3-5mm;小穗有3-6小花,长4-7mm,宽2-3mm;颖披针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第2颖长2-3mm;第1外稃长3-4mm,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皮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分布几遍全国。

鉴别一、药材性状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

二、饮片性状为根、茎、叶、花的混合段状。须根细而密,茎扁,叶扁平暗绿色。穗状花序,多已脱落。气微,味甘淡。

药理作用煎剂对乙脑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1、《百草镜》:“入肝经。”

2、《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平。”

3、《青岛中草药手册》:“清热祛风,除湿利水。主治肝炎,消化不良,外伤出血,风湿性关节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荨麻疹。”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扶德 - 教授 - 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