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中药名,动物名。为鲤科动物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的肉。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具有化湿除痹,益气和中之功效。常用于脚气湿痹,腰脚软弱,胃脘疼痛,痢疾。
入药部位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化湿除痹,益气和中。
主治用于脚气湿痹,腰脚软弱,胃脘疼痛,痢疾。
相关配伍治脚气:青鱼肉同韭白煮食。(《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使用注意1、《日华子》:“不可同葵、,蒜食之。”
2、《药性纂要》:“服术人忌之。不可合生胡荽、豆藿同食。”
3、《本草求原》:“忌豆酱。”
采集加工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鳞鳍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顶部宽平。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滑涌。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9,无硬刺。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
生长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
相关论述1、崔禹锡《食经》:“主血利,补中安肾气。”
2、《食疗本草》:“主脚气烦闷,又和韭白煮食之,治脚气脚弱,烦闷,益心力。”
3、《日华子》:“益气力。”
4、《开宝本草》:“主脚气湿痹。”
5、《四声本草》:“疗卒气,止腹痛。治脚气、脚弱、气心痛。”
6、《本草求原》:“补肝利水。”
7、《医林纂要·药性》:“滋阴平肝,逐水,截疟,治痢。”
8、《随息居饮食谱》:“补气养胃,除烦懑,化湿,祛风。”
9、《中国药用植物志》:“主治疟疾,血淋。”
附注《滇南本草》所载青鱼,据《滇南本草》整理本考证,原动物为中华倒刺Barbodessinensis(Bleeker)。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徐晶 -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辽宁中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