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榕树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榕树叶,中药名。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的叶。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发表,解毒消肿,祛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流感,慢生气管炎,百日咳,扁桃体炎,目赤,牙痛,菌痢,肠炎,乳痈,烫伤,跌打损伤。

入药部位叶。

性味味淡,性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发表,解毒消肿,祛湿止痛。

主治用于流感,慢生气管炎,百日咳,扁桃体炎,目赤,牙痛,菌痢,肠炎,乳痈,烫伤,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1、治妇女经闭,跌打损伤:榕树叶,焙研末。,泡酒服,每次9g,每日1次,连服3d。(《泉州本草》)

2、治眼热:榕树叶、黄豆,加片糖少许同煎服。(《广东中药》)

3、治风火牙痛:榕椿树叶晒干,塞患牙。(《泉州本草》)

4、治慢性气管炎:鲜榕树叶72g,陈皮18g。水煎浓缩,加糖制成90ml糖浆,每次30ml口服,每日3次,10d为一个疗程。

5、防治流行性感冒:榕树叶、大叶桉叶各30g。水煎服。(4-5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6、治百日咳:东边榕树叶(取鲜嫩叶)60g,瘦肉60g。以水2碗煎至1碗服,可连服2-3d,每日服1次。(《岭南草药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麻风病患者忌用。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榕树:又名榕、小叶榕、倒生树、赤榕、倒生木、不死树、细叶榕、避暑树、正榕、绳树、龙树、万年青。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生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革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5一8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缘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瘿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11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叶不规则卷曲成筒状,褐色至黄褐色,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形,长3-8cm,宽2-4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稍狭,全缘,下面网脉明显;叶柄长7-12mm。革质,体轻,稍有韧性。气微,味苦、涩。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

2、止咳、平喘作用;

3、抗肿瘤作用;

4、有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消骨内阴疮,,敷跌打,,止痛,,冲酒饮。”

2、《本草求原》:“止痛,散瘀,理跌打。”

3、《岭南采药录》:“煎汤饮,能退热。”

4、《岭南草药志》:“解热,理湿滞。”

5、《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表,化湿。主治流行性感冒,疟疾,百日咳。”

6、《福建药物志》:“治头晕,夜啼,牙痛,乳痈,烫伤,有用于子宫癌。”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徐晶 -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辽宁中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