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蜡梅,中药名。为蜡梅科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chinensisCheng et S. Y. Chang的花和根。分布于浙江省。具有健胃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胃气痛。
入药部位花和根。
性味味微苦、辛,性温。
归经归胃经。
功效健胃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胃气痛。
相关配伍治胃气痛:夏蜡梅花或根12g,白马骨、坚漆柴根各9-12g,寒扭根12-15g,仙鹤草6-9g。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采集加工花,5月采花蕾或初开的花,文火焙或晒干。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形态特性高1-3m;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凸起;小枝对生,无毛或幼时被疏微毛;芽藏于叶柄基部之内。叶宽卵状椭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1-26cm,宽8-16cm,基部两侧略不对称,叶缘全缘或有不规则的细齿,叶面有光泽,略粗糙,无毛,叶背幼时沿脉上被褐色硬毛,老渐无毛;叶柄长1.2-1.8cm,被黄色硬毛,后变无毛。花无香气,直径4.5-7cm;花梗长2-2.5cm,有时达4.5cm,着生有苞片5-7个,苞片早落,落后有疤痕;花被片螺旋状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上,外面的花被片12-14,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1.4-3.6cm,宽1.2-2.6cm,白色,边缘淡紫红色,有脉纹,内面的花被片9-12,向上直立,顶端内弯,椭圆形,长1.1-1.7cm,宽9-13mm,中部以上淡黄色,中部以下白色,内面基部有淡紫红色斑纹;雄蕊18-19,长约8mm,花药密被短柔毛,药隔短尖;退化雄蕊11-12,被微毛;心皮11-12,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之内,被绢毛,花柱丝状伸长。果托钟状或近顶口紧缩,长3-4.5cm,直径1.5-3cm,密被柔毛,顶端有14-16个披针状钻形的附生物;瘦果长圆形,长1-1.6cm,直径5-8mm,被绢毛。花期5月中、下旬,果期10月上旬。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丛林或灌丛中。分布于浙江省。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药材性状花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3.5-5cm。花被片多数,螺旋状着生于杯状的花托上,外花被片12-14枚,基部有暗棕色斑纹。雄蕊多数,花丝短,花药密被短柔毛。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胃气痛。”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图雅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