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中药名。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文竹Asparagus setaceus(Kunth)Jessop的块根或全株。植物文竹,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非洲南部。具有润肺止咳,凉血通淋之功效。主治阴虚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沥。
入药部位块根或全株。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效润肺止咳,凉血通淋。
主治阴虚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沥。
相关配伍1、治郁热咳血、吐血,文竹全草15-24g。酌冲开水和冰糖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小便淋沥,文竹全草30g。酌加水煎,取半碗,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30g。
炮制采集加工:秋季割去蔓茎,挖出块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剥去外皮,切段,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根细长,稍肉质,长15-24cm,直径3-4mm。表面黄白色,有深浅不等的皱纹,并有纤细支根。质较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苦微辛。
形态特征攀援植物,高可达几米。根稍肉质,细长。茎的分枝极多,分枝近平滑。叶状枝通常每10-13枚成簇,刚毛状,略具三稜,长4-5毫米;鳞片状叶基部稍具刺状距或距不明显。花通常每1-3(-4)朵腋生,白色,有短梗;花被片长约7毫米。浆果直径约6-7毫米,熟时紫黑色,有1-3颗种子。
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略荫蔽的环境,土壤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
相关论述1、《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平。”
2、《福建药物志》:“苦、寒。”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晋丽 - 教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