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乌蔹莓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乌蔹莓,中药名。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的全草或根。植物乌蔹莓,分布我国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别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草》,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简便方》,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五爪龙藤《文堂集验方》,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钦称陀《湖南药物志》,五将草、过江龙(江西《草药手册》),地五加《贵州草药》,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藤《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五爪绒《台湾药用植物志》。

入药部位全草或根。

性味味苦、酸,性寒。

归经入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相关配伍1、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2、治项下热肿,俗名虾蟆瘟,五叶藤捣敷之。(《丹溪纂要》)

3、治带状疱疹,乌蔹莓根,磨烧酒与雄黄,抹患处。(《福建药物志》)

4、治风湿瘫痪,行走不便,母猪藤45g,大山羊30g,大风藤30g,泡酒500g,每服15-30g,日服2次,经常服用。(《贵阳民间药草》)

5、治白浊,色白若泔浆浊,在尿后不痛者,乃湿热所致,五爪龙藤连根一两,土茯苓、牛膝各八钱。生白酒三碗,煎至一碗,空心服三次愈,并治下疮如神。(《文堂集验方》)

6、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60g,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浸酒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药理作用1、抗病毒、抗菌解热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凝血作用。

4、增强细胞免疫力作用。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鉴别药材性状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有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鸟趾状复叶互生;小叶5,膜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长2.5-8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有小尖头,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脉上有短柔毛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而具较长的小叶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托叶三角状,早落。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通常腋生或假腋生,具长梗,有或无毛;花小,黄绿色;花萼不明显;花瓣4,先端无小角或有极轻微小角;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盘肉质,浅杯状;子房陷于4裂的花盘内。浆果卵圆形,径6-8mm,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它物上。

相关论述1、《本草经集注》:“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2、《新修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3、《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附注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草质藤本,茎表面紫红色,有纵棱,卷须2-3叉,与叶对生;鸟足状复叶;花两性,浆果倒卵形,黑紫色。野生。在临沂(苍山、费县),泰安(磁窑)等地曾被误定为绞股蓝C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后者与前者的主要区别:茎灰绿色,具纵棱及槽;茎卷须生叶柄基部,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叶膜质,具5-7小叶,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侧生小叶较小;花单性,雌、雄异株;山东仅有少数地区引种栽培,没有野生品。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彭亮 - 讲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