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的叶或全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常用于乳痈,痈肿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入药部位叶或全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归经归心、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乳痈,痈肿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1、治乳腺炎:玉簪全草30g,菠菜60g。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2、治耳内流脓:玉簪鲜草洗净,捣汁滴耳。(《上海常用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和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晾干。
形态特征玉簪,又名白玉簪、小芭蕉、金销草、化骨莲、棒玉簪、田螺七、玉香棒。根状茎粗厚,粗1.5-3厘米。叶卵状心形、卵形或卵圆形,长14-24厘米,宽8-16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具6-10对侧脉;叶柄长20-40厘米。花葶高40-80厘米,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1.5厘米;内苞片很小;花单生或2-3朵簇生,长10-13厘米,白色,芬香;花梗长约1厘米;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短,基部约15-20毫米贴生于花被管上。蒴果圆柱状,有三棱,长约6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生于阴湿地区。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理作用毒性:玉簪全株有毒,可损伤牙齿而致牙齿脱落。
相关论述1、《药性纂要》:“用醋蒸,频贴,可消瘰疬。”
2、《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全草外敷,治乳痈疔疮,顽固性溃疡。”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野生资源量小,应加以保护。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都晓伟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