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玉蝉花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玉蝉花,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玉蝉花Iris ensata的根茎。分布于东北及山东、浙江等地。具有消积理气,活血利水,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食积饱胀,湿热痢疾,经闭腹胀,水肿。

入药部位根茎。

性味味辛、苦,性寒,小毒。

归经归脾、肺、肝经。

功效消积理气,活血利水,清热解毒。

主治咽喉肿痛,食积饱胀,湿热痢疾,经闭腹胀,水肿。

相关配伍1、治食积胀满:土知母春绒作丸如绿豆大,每次服7丸,温开水送下。(《四川中药志》1960年)

2、治食积见脚肿、腹肿者:土知母18g(去皮),切碎熬水,加化猪油炖服。服后现泻,每日只能服1次。食积饱胀肿病等消除后,应继续服益气健脾剂。(《重庆常用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3-9g;或泡酒。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食积者忌用。”

2、《重庆常用草药手册》:“孕妇忌用。”

采集加工秋后采收,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玉蝉花,又名紫花鸢尾、花菖蒲、东北鸢尾。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叶鞘残留的纤维。根状茎粗壮,斜伸,外包有棕褐色叶鞘残留的纤维;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条形,长30-80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鞘状,两面中脉明显。花茎圆柱形,高40-100厘米,实心,有1-3枚茎生叶;苞片3枚,近革质,披针形,长4.5-7.5厘米,宽0.8-1.2厘米,顶端急尖、渐尖或钝,平行脉明显而突出,内包含有2朵花;花深紫色,直径9-10厘米;花梗长1.5-3.5厘米;花被管漏斗形,长1.5-2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长7-8.5厘米,宽3-3.5厘米,爪部细长,中央下陷呈沟状,中脉上有黄色斑纹,内花被裂片小,直立,狭披针形或宽条形,长约5厘米,宽约5-6毫米;雄蕊长约3.5厘米,花药紫色,较花丝长;花柱分枝扁平,长约5厘米,宽0.7-1厘米,紫色,略呈拱形弯曲,顶端裂片三角形,有稀疏的牙齿,子房圆柱形,长1.5-2厘米,直径约3毫米。蒴果长椭圆形,长4.5-5.5厘米,宽1.5-1.8厘米,顶端有短喙,6条肋明显,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至1/3处;种子棕褐色,扁平,半圆形,边缘呈翅状。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河岸的水湿地。分布于东北及山东、浙江等地。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条状,有分枝,长7-18cm,直径1-2cm,表面棕黄色,上部残留茎基及叶鞘纤维,顶端有横环纹,下侧有须根痕。质松脆,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甜、微苦。

相关论述《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消食,开胸消胀。治食积饱胀,胃痛及气胀,水肿。”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都晓伟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