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中药名。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的全体或肉。动物大嘴乌鸦,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具有祛风定痫,滋阴止血之功效。主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肺痨咳嗽,吐血。
别名鸦乌(《小尔雅》),鸦、楚乌(《说文》),鹎乌(《尔雅》郭璞注),巨喙乌(《禽经》),黑老鸦(《滇南本草》),老鸦(《痘疹》)
入药部位全体或肉。
性味味酸、涩,性平。
归经入肝、肾、肺经。
功效祛风定痫,滋阴止血。
主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肺痨咳嗽,吐血。
相关配伍1、治风痫多惊,手足颤掉,口吐涎沫,乌鸦一只(腊月取,于藏瓶内盛,以盐泥固济,令干。用炭火煅存性,候冷取出,去肚肠,研),丹砂(研)一分,细辛(去苗叶)二两,干蝎(全者)十四枚(炒)。上四味,将二味捣末,与别研二味同罗。每服半钱匕,午前温酒调下。(《圣济总录》灵乌散)
2、治产后中风,及暗风头旋,乌鸦一只去嘴角后,从脊破开,不出肠胃,用真虎粪实筑腹中令满,缝合,上件瓷罐盛,用黄泥封裹,候干,猛火煅令通赤,取出出火毒,良久入麝香半两,细研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调下二钱。(《圣惠方》乌鸦散)
3、治老人头风,头晕目黑,乌鸦1只,天麻9g,炖汤服。(《广西药用动物》)
4、治虚劳瘵疾,乌鸦一只,绞死去毛肠,入人参片、花椒各五钱,缝合,水煮熟食,以汤下;鸦骨、参、椒焙研,枣肉丸服。(《便民食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只;或焙研,入丸、散。
外用:适量,煅研调敷。
采集加工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全体纯黑,上体除头顶、后颈及颈侧外,多少渲染有绿色亮辉;喉沾深蓝辉,翼下及尾下覆羽中有些羽尖带蓝或绿辉。虹膜黑褐色;嘴及脚、爪等均黑色。
生长环境栖息于山区或平原,常见于田野屋旁、沙滩等地活动。
相关论述1、《嘉祐本草》:“治瘦,咳嗽,骨蒸劳,小儿痫及鬼魅目睛。”
2、《本草图经》:“治急风。”
附注与本种共同入药者尚有:①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Linnaeus)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②白颈乌鸦C.torquatusLesson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③秃鼻乌鸦C.frugilegusLinnaeus全国各地均有分布。④渡鸦C.corax Linnaeus分布于我国北部、西北部及四川、云南等地。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丁平 - 博士,教授,生药学硕士生导师,中药学博士生导师 -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