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倒提壶,中药名。为紫草科植物红花琉璃草Cynoglossum officinale L.的根。分布于新疆北部。具有清热利湿,止咳,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尿路感染,痢疾,白带,阴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热利湿,止咳,止血。
主治尿路感染,痢疾,白带,阴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1、治肌炎,痢疾,疟疾,尿路感染,疝气:药用倒提壶15-30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2、治阴虚咳嗽,白带:药用倒提壶30-60g。炖肉吃。(《新疆中草药》)
3、治外伤出血:(药用倒提壶)鲜根皮捣烂外敷,或研末敷患处。(《新疆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根皮捣敷;或研末撒。
采集加工春、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被疏柔毛。根直伸,上部粗大,通常有残留的基生叶。茎单一,直立,粗壮,具肋棱,由上部分枝,分枝斜升。基生叶具柄,茎生叶无柄,排列紧密,长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具长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仅具1条中脉。花序顶生及腋生,具多花,排列紧密呈头状,直径1-2厘米,花后伸长呈总状,长可达15厘米;花梗长5-10毫米,密生短柔毛,果期伸长,长1.5-2厘米;花萼长4-6毫米,宽2-4毫米,裂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卵形,外面密生灰色短柔毛,内面无毛,果期增大,长可达1.5厘米,宽1厘米;花冠蓝紫色、紫红色,暗紫红色,漏斗状,长5-7毫米,裂片圆形,具网脉,喉部附属物梯形,长约1.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花丝极短;花柱长约3毫米,肥厚。小坚果卵形,扁平,长5-8毫米,背面凹陷,锚状刺稀疏散生,边缘增厚而突起,锚状刺密生。花期5-6月,果实7-9月成熟。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500-1800m的阴湿山坡、山沟及草丛。分布于新疆北部。
性状鉴别根圆锥形,长8-15cm,直径1.5-3cm。表面粗糙,有黑褐色外皮,具支根或根痕。质较硬,断面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甘。
药理作用胃肠道作用:锌兴奋作用。
相关论述《新疆中草药》:“清热利尿,补虚止血。”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随清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