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鹿筋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鹿筋(Liganentum Cervi),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 Linnaeus)四肢的肌腱。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常用于肝肾亏虚、劳损绝伤、风湿痹痛、转筋、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男子精衰、精血不足、一切虚损、腰腿酸痛、肢节软弱。

入药部位四肢的肌腱。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肝肾亏虚,劳损绝伤,风湿痹痛,转筋,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男子精衰,精血不足,一切虚损,腰腿酸痛,肢节软弱。

相关配伍治骨鲠:鹿筋渍之,索紧,令大如弹丸,持筋端吞之,至鲠处,徐徐引之,鲠着筋出。(《外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60~120g。

炮制采集加工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

炮制方法1.鹿筋: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蹄甲,用温水近2h洗净,取出文火烘烤至软,趁热切成薄片,干燥。

2.烫鹿筋:先将滑石粉(用量以掩埋鹿筋片,并剩余部分为宜)至锅内,中火加热至翻动呈灵活状态时,倒入净鹿筋片,翻炒至形体鼓起,呈深黄色时,筛去滑石粉,放凉。

形态特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长环境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鉴别药材性状(1)梅花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25~43cm。粗0.8~1.2cm。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半透明。悬蹄小,蹄甲黑色,光滑,呈稍狭长的半圆形,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淡棕色,细而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2~1.4cm,宽0.5~0.7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0.9~1.1cm,宽0.4~0.6cm。质坚韧,难折断,气微腥,味淡。

(2)马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37~54cm,粗1.4~3cm。红棕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不透明或半透明。悬蹄较大,蹄甲黑色,光滑,呈半圆锥状,顶部钝圆,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棕色,稍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6~1.8cm,宽0.8~1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半圆形,长1.3~1.5cm,宽0.7~0.9cm。质坚韧。气微腥,味淡。

饮片性状鹿筋呈不规则的薄片状,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质坚韧,气微腥。无杂质及霉蛀。烫鹿筋形同鹿筋,形体鼓起,色泽加深,质较松脆,气微香。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或石灰缸内,防霉,防蛀。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随清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