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龙舌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龙舌兰为石蒜科植物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L.)的叶。四季采叶,洗净,鲜用或沸水烫后晒干。华南及西南各省区常引种栽培,在云南已逸生多年,原产于热带美洲。味苦、酸,性温,具有解毒拔脓、杀虫、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顽固性溃疡,足底脓肿等病症。

入药部位叶。

性味苦、酸,温。

功效解毒拔脓,杀虫,止血。

主治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顽固性溃疡,足底脓肿。

相关配伍1、治久年溃疡:鲜龙舌兰嫩叶45g,冬蜜30g。捣烂敷患处。(福州台江《民间实用草药》)

2、治足底脓肿:鲜龙舌兰叶适量,加雄黄少许。捣烂敷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皮肤疥癣:鲜龙舌兰叶搓擦患处,或水煎熏洗。

4、治子宫出血:鲜龙舌兰叶15g。水煎服。(3~4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四季采叶,洗净,鲜用或沸水烫后晒干。

生理特性多年生大型草本。茎短。叶常约30余片呈莲座状着生茎上;叶片肥厚,匙状倒披针形,灰绿色,具白粉,叶的宽视植株年龄而异,长可达1.8cm,宽15~20cm,花葶上的叶,向上渐小,叶先端渐尖,末端具褐色、长1.5~2.5cm的硬尖刺,边缘有波状锯齿,齿端下弯曲成钩状。生长10余年,抽出高5~8m的花葶,上端具多分枝的狭长圆锥花序;花淡黄绿色,近漏斗状,花被管长约1.2cm,裂片6,长2.5~3cm;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花丝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丁字着药;子房下位,3室,每室具多个胚珠,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长约5cm,径约3cm。一花序上可产生1500~3000个珠芽。花期6~8月。

生长环境多为栽培,适于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粘质壤土栽培,耐干燥、贫瘠的土壤。温暖地区多作庭园栽培,寒冷地区需温室盆栽或桶载,盆底要垫石块、瓦片以利排水。

性状鉴别药材性状:叶片皱缩卷曲,展平后完整者呈匙状披针形,长30~65cm,宽1.7~6.2cm。两面黄绿色或暗绿色,具密集的纵直纹理和折断痕,有的断痕处可见棕黄色颗粒状物;先端尖刺状,基部渐窄,两侧边缘微显浅波状,在突起处均具棕色硬刺。质坚韧,难折断。气微臭,味酸、涩。

药理作用抗炎作用:龙舌兰水提取液(0.3g/kg)对大鼠棉球肉芽增生、醋酸引起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醋酸引起小鼠躯体疼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建伟 - 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