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干,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的干燥幼果。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具有收敛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泻痢无度,崩漏。
入药部位干燥幼果。
性味味涩,性平。
归经归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泻,止血。
主治泻痢无度,崩漏。
相关配伍1、治妇人崩漏:番石榴烧灰,每服9g。以开水送服。(《岭南采药志》)
2、解巴豆毒:番石榴干、土炒白术、石榴皮各9g。清水1碗半,煎至1碗饮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烧灰,开水送下。
使用注意内火大、肝热、便秘者不宜多吃。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幼果,晒干。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3米;树皮平滑,灰色,片状剥落;嫩枝有棱,被毛。叶片革质,长圆形至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于圆形,上面稍粗糙,下面有毛,侧脉12-15对,常下陷,网脉明显;叶柄长5毫米。花单生或2-3朵排成聚伞花序;萼管钟形,长5毫米,有毛,萼帽近圆形,长7-8毫米,不规则裂开;花瓣长1-1.4厘米,白色;雄蕊长6-9毫米;子房下位,与萼合生,花柱与雄蕊同长。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梨形,长3-8厘米,顶端有宿存萼片,果肉白色及黄色,胎座肥大,肉质,淡红色;种子多数。
生长环境生于原野、村边、溪旁、林缘等地。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性状鉴别干燥的未成熟幼果,呈圆球形,卵形或梨形不等,横径2-3cm,鲜时青绿色,干者黑褐色;表面稍粗糙坚硬,先端有宿存的花萼及残存花柱。果肉坚硬,浅棕色,5室,有多数种子密集镶嵌于内;种子灰褐色,大如绿豆,呈不规则之扁圆形或三角形。味微酸而涩,气微香。
以饱满、坚实者为佳。
现代应用治疗妇女崩漏。
相关论述1、《岭南采药志》:“收敛,止吐泻无度。治崩漏。”
2、《广西中药志》:“止痢疾。”
3、《全国中草药汇编》:“收敛止泻,消炎止血。主治急、慢性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建伟 - 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