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细辛,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蹄香Asarum maximum Hemsl.、祈阳细辛Asarum magnificum Tsiang ex C. Y. Cheng et C. S. Yang和鼎湖细辛Asarum magnificum Tsiang ex C. Y. Cheng et C. S. Yang var. dinghuense C. Y. Cheng et C. S. Yang的带根全草。大叶马蹄香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祈阳细辛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鼎湖细辛分布于广东肇庆、阳江、信宜。具有祛风散寒,止咳祛痰,活血解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喘,牙痛,中暑腹痛,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蛇咬伤。
入药部位带根全草。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肝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咳祛痰,活血解毒,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咳喘,牙痛,中暑腹痛,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每次1g。
使用注意体虚多汗,咯血及孕妇禁服。
毒性《毒药本草》:“(祈阳细辛)有小毒。”
采集加工春、夏采收,洗净,晒干。广西则在冬季挖取全株,洗净,风干。
形态特征大叶马蹄香又名大花细辛。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壮。根茎匍匐。叶柄长10-23cm;芽胞叶卵形,边缘密生睫毛;叶片长卵形、阔卵形或近戟形,长6-13cm,宽7-1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深绿色,偶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有短毛,下面浅绿色。花紫黑色,直径4-6cm;花梗长1-5cm;花被管钟状,在与花柱等高处向外膨胀形成一带状环突,喉部不缢缩或稍缩,喉孔直径约1cm,无膜环或仅有膜环状的横向间断的皱褶,内壁具纵行脊状皱褶,花被裂片宽卵形,中部以下有半圆状污白色斑块,干后淡棕色,向下具有数行横列的乳突状皱褶;药隔伸出,钝尖;子房半下位,花柱6,顶端2裂,柱头侧生,花期4-5月。
祁阳细辛多年生草本,高10-15cm。根茎短,簇生多数纤细须根,表面淡黄色,有香气。叶具长柄,叶片长椭圆状心形或宽三角形,长6-13cm,宽5-12cm,先端急尖,基部心状耳形。上面中脉被短毛,两侧具云斑,下面常带紫色。花单一,腋生,绿紫色;花被管漏斗状,长约5cm,裂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有三角状乳突区,花被管在喉部稍收缩,微弯曲;雄蕊12,药隔锥尖;花柱6,离生。蒴果肉质,不开裂。
鼎湖细辛本种与原种的区别是:花被管短小,长约1cm,直径约8mm,乳突细而稀疏;叶片通常椭圆状卵形,上面无云斑,疏被短毛,下面在放大镜下可见颗粒状油点。
生长环境大叶马蹄香生于林下阴湿坡地或溪边。分布于湖北和四川等地。
祁阳细辛生于林下阴处。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鼎湖细辛生于海拔300-700m的灌木丛下阴湿处。分布于广东肇庆、阳江、信宜。
药材性状大叶马蹄香根茎长约至7cm,直径2-4mm,其上有多个碗状叶柄痕。根粗壮,丛生,直径2-3mm。叶片展开为长卵形、阔卵形或近戟形,长6-13cm,宽7-1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叶面偶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处有短毛。气芳香,味辛辣,略麻舌。
祁阳细辛根茎极短,节间长1.5-7mm,最长可达1.5cm。根丛生,直径2-4mm;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叶片近革质,有光泽,展平后呈三角状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3cm,宽5-12cm,先端急尖,上面中脉两侧可见白色云斑。气芳香,味辛辣,略麻舌。
附注作“大细辛”入药的除上述3种外,尚有灯笼草Asarum inflatum C. Y. Cheng et C. S. Yang(分布于四川),紫背细辛A. porhyronotumC. Y. Cheng et C. S. Yang(分布于四川),深绿细辛A. porhyronotum C. Y. Cheng et C. S. Yang var. atrovirens. C. Y. Cheng et C. S. Yang(分布于四川)等。以上4种2变种多集中在杜衡亚属中,其共同的特征是植株较大、根粗、叶大并为薄革质,因此在产区以“大细辛”称之,同时也作为土细辛代细辛用。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巢志茂 - 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