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历程
关于立川一式教练机,于1939年开始研制,1940年首飞,1941年7月定型,至1945年6月生产结束共生产1342架。现存于世的改机型共2架:中国北京北航1架,日本青森县立三泽航空科学馆1架(2010年8月发现于湖底,2012年打捞上岸,2012年11月开始展出)。以前有另一种说法是澳大利亚还保存着一架,但经过日本人的考证,澳大利亚的并非该型机。
解放军历史上拥有过6架立川一式/ki-54双发高级教练机:4架来源于东北老航校,1架是45年8月20日扬州起义的汪伪“建国号",1架是45年9月5日胶东海阳县民兵张吉俊等人缴获的日军迫降机。
”建国号“为日本赠送给汪伪政权的三架政府专机(建国号、淮海号、和平号)之一,为立川一式丙型/ki-54c,于1945年8月20日起义,搭载6人从扬州飞抵延安。9月该机飞抵张家口,降落时因跑道失修颠簸不平,右起落架折断,就一直停在掩体内,并躲过46年国民党空袭,之后下落不明。
应用历程侵华日军除自用该型飞机外, 还于1943 年8月~1944年间,向在南京成立的汪精卫伪政权提供了3架立川1式丙型飞机作为其首脑人物的专机。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8月20日,其中的“建国”号由起义人员驾驶飞往延安,被八路军命名为820号。9月份,民兵又在山东根据地缴获日军因发动机故障而迫降的1架该型机,修复后飞往解放区。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前往东北创立革命根据地。其中包括派出延安航空小组到东北创办航空学校,条件许可时创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在筹集航空器材时,航空队先遣人员请求在沈阳的苏联驻军司令部支援飞机和其他器材。苏军给了3架缴获的日本飞机,其中2架是立川1式丙小型运输机。与820号机一起用于沈阳、张家口、承德等地间的航空运输。1945年11月,820号机从延安运送筹建航校的人员往东北途经张家口时,因超重起飞、返场迫降而严重损坏。1945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在沈阳郊区奉集堡机场缴获了日军第4练成飞行队的立川1式双发高练。1945年11月,从北平起飞的国民党空军P-51战斗机扫射张家口机场,正在修理的820号双发高练和1架立川98式联络机被击伤起火。1946年6月中旬,1架双发高练从牡丹江经敦化飞通化运送钞票,因起飞超载,返场迫降时撞树桩起火爆炸,全机人员遇难。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哈尔滨平房附近的孙家机场又缴获了该型飞机。1947~1948年间东北老航校修理厂修复了3架。此后共有5架双发高练在东北老航校作双发运输机和高级教练机使用。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4架双发高练,均在第七航空学校使用。1951年被用于训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批女飞行员。1952年这4架飞机退役。2
性能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