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枇杷,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的叶及嫩枝。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北部、西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咳嗽,气喘,痰多。
入药部位叶及嫩枝。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咳嗽,气喘,痰多。
相关配伍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小叶枇杷12g,蒲公英9g,黄芪9g,红花15g。水煎服,每日3次,饭后30min温服。(《防止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g。
采集加工6-8月采其叶及嫩枝,将枝除去粗皮切段,切段的枝和叶分别用纸遮盖晒干。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1.5(-2)米,直立。枝条粗壮而坚挺,幼时密生鳞片或疏柔毛;叶芽鳞早落。叶芳香,革质,卵状椭圆形、宽椭圆形至卵形,长(1.5-)2-3.5(-4.7)厘米,宽1-1.8(-2.3)厘米,顶端圆钝具小突尖头,基部圆或稍截形,上面蓝绿色,无光泽,疏被鳞片或无,下面黄褐色或灰褐色,被密而重叠成层的暗褐色和带红棕色的鳞片;叶柄长2-4(-5)毫米,被疏鳞片,上面有沟槽并被白色柔毛。花序头状顶生,有花10-20朵,花密集,花芽鳞在花期宿存;花梗短,长1-2毫米,常无鳞片及毛;花萼发达,长3-4(-4.5)毫米,淡黄红色或淡绿色,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外面无鳞片,边缘蚀痕状,具少数鳞片或睫毛;花冠狭筒状漏斗形,长1-1.4厘米,淡黄绿或绿白色,罕粉色,有浓烈的芳香,外面无鳞片,或稍有微毛,花管长5-11毫米,内面特别在喉部密被髯毛,裂片开展,长1.5-3毫米,远较花管短,长约为管长的1/4;雄蕊5,内藏于花冠;子房长约1-2毫米,5室,被鳞片,花柱短,约与子房等长,光滑。蒴果卵形,长3-4.5毫米,具鳞片,被包于宿萼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3000-4200m的高山灌丛或杂木林中。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北部、西藏。
药材性状叶片多反卷,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长2-3cm,宽1.5-2cm,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密生棕色腺鳞,主脉于下面突起,侧脉4-6对。叶柄长3-5mm,疏被腺鳞。革质。气香而特异,味辛、苦。以叶片完整、色暗绿者为佳。
相关论述1、《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镇咳,祛痰,平喘。应用(于)老年性、单纯性支气管炎。”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清热消炎,止咳平喘,健胃散肿,强身抗老。治肺病,喉炎,水土不服所致气喘,尿道炎,消化不良,胃下垂,胃扩张,胃癌,肝癌,肝脾肿大,水肿;亦外用消炎散肿。”
药理作用1、祛痰、平喘、镇咳作用;
2、对离体平滑肌的作用:对气管平滑肌有轻度松弛作用,并能延缓和减弱组胺所致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减弱小鼠的自发活动;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睡眠时间;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明显抑制大鼠离体灌流心脏的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幅度,增加冠脉流量;
5、其他作用:能显著提高急性减压缺氧状况下的平均生存时间;
6、抗菌、抗炎作用。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西林 - 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