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黏膜松弛是指直肠黏膜松动、下垂,排便时会随粪便的通过而下滑,形成阻滞作用,造成肛门坠胀感、大便不尽感,是功能性直肠疾病,可视为直肠脱垂的预兆,即直肠脱垂的发病过程需经历直肠黏膜松弛这一阶段。有人统计,该病发病率为直肠脱垂的3~10倍。
病因1.长期便秘
人类排便为蹲厕或坐便,直肠与肛门处于相对垂直位置,如果长期便秘会导致腹压持续升高,久之,干硬粪便挤压直肠黏膜,使之向下移位,黏膜与肌层逐渐分离。
2.不良的排便习惯
即使没有便秘,如果排便习惯不良,便后厕所久坐,每次长达30分钟以上,长此以往,腹压增高压迫直肠黏膜,使之下移。
3.负重远行
经常从事重体力作业,如搬运工等,可由于腹压持续升高导致直肠黏膜松弛。
4.妊娠
受孕激素影响,肛提肌容易松弛下陷,直肠容易受腹压作用而下移,此时便秘加重,黏膜容易发生松动。
5.咳嗽
慢性咳嗽会造成腹压增高,剧烈咳嗽可使腹压瞬间增高为原来腹压的4倍,是直肠黏膜松弛的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以排便梗阻感、排便费力费时、肛门坠胀、便次增多、便柱变细如挤牙膏状、直肠排空不尽感为最突出的症状,部分患者经常用手法诱导排便,甚至挤压肛周,或经常使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解便,一些患者长期应用润滑剂后,直肠排便反射敏感度下降,常常出现便意“混乱”错觉。
检查1.指诊
肛管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直肠肿瘤,并可扪及直肠腔扩大、直肠黏膜松弛,可触及直肠末端不光滑而柔软的黏膜皱襞,直肠前壁尤为明显。
2.内镜检查
直肠镜可见直肠前壁黏膜过多,呈皱褶状,个别黏膜内脱垂并堵塞肠腔,肠腔内没有明显的腔隙。个别患者出现黏膜水肿、质脆、充血现象。
3.气钡灌肠造影
钡灌肠检查还可了解有无结肠冗长、扭曲、结肠扩张或狭窄等。
4.排粪造影
是诊断直肠黏膜松弛或直肠内脱垂的主要方法,其典型的影像变化是在排便过程中肛缘上6~8cm外直肠前后壁出现折叠,并逐渐沿肛管下降,最后直肠下段变成杯口状的鞘部,其上方直肠缩窄成锥状,形成套入部。排粪造影可以观察松弛黏膜是前壁还是环状受累,以区别松弛的程度。
治疗**(一)保守治疗**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运动、多食蔬菜、水果,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适当食用粗粮,以减少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
2.药物治疗
口服中、西药,使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外用膏剂、栓剂保护直肠黏膜并润滑肠腔,使排便通畅。
3.中药辨证治疗
(1)津液不足型产后失血,或发汗或利小便或数下伤阴,或年老体衰,平素阴亏,津液不足,或血亏阴虚导致肠道津液不足,失去对粪便的濡润滑利,粪便干结、呈球状、心烦易怒、口干舌燥、消瘦贫血,舌红、少津,脉细数。方用增液汤与一贯煎加减。
(2)气机淤滞型情志不舒,悲伤忧思,久坐少动或久病卧床,致气机淤滞,不能宣达,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胸胁满闷、纳食减少,腹胀,肛门下坠,排便不尽,嗳气、排屁多,舌红苔白,脉弦数。方用四磨汤加减。
(3)中气不足型乏力,少气,懒言,甚者动则气喘,排便无力,肛门下坠,食少纳呆,晨轻午后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4.注射治疗
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硬化剂达到无菌性炎症粘连,可以使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临床颇为常用。
(二)手术治疗
1.结扎术
比较传统而且经典,将隆起的黏膜点状结扎,每个结扎点保持一定距离,等待结扎点坏死脱落,达到治愈。
2.胶圈套扎术
用组织钳夹住黏膜,将胶圈套上,被套扎的黏膜缺血坏死脱落,形成的瘢痕组织,使直肠黏膜与肌层粘连。
预后1.本病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或通过饮食调理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2.经过注射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3.手术后需注意排便习惯,否则可复发。
预防1.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大便时间不宜过长,以3分钟为宜。
2.尽量不要久坐,防止肛周血液循环不畅,建议减少负重远行。
3.减轻腹压,凡慢性咳嗽、过度肥胖者均应及时治疗,以免对直肠增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