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由于它富含挥发份,所以易于燃烧并冒烟。剖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木质的痕迹(由裸子植物形成)。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含碳量60%~77%,密度约为1.1-1.2,挥发成分大于40%。无胶质层厚度。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约为23.0-27.2兆焦/公斤(5500-6500千卡/公斤)。多呈褐色或褐黑色,相对密度1.2~1.45。
含铀褐煤矿床含铀褐煤的形成年代均晚于泥盆纪,主要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铀源自煤盆四周的花岗岩、酸性火山岩等富铀岩石;铀矿体呈似层状、扁透镜体状。矿石的铀品位一般较低(小于0.1%);单个矿床的铀资源量一般仅为几百吨,个别为几千吨。含铀褐煤矿石常伴有锗。由于提取与有机物结合的铀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故此类矿床多为潜在铀资源。产出褐煤铀矿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美国的达科他州、捷克的波希米亚地块以及哈萨克斯坦等。
铀提取从含铀褐煤的煤灰中回收铀,包括火法处理和湿法处理两部分。全世界含铀褐煤的铀储量估计在0.15~1.6Mt,是一种潜在的铀资源。在含铀褐煤处理过程中,既可以回收铀,产生的蒸汽又可用于发电。
煤中的有机物能还原和吸附铀,易于形成铀和煤的共生矿床——含铀褐煤。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布朗(K.B.Brown)等人开始研究从美国达科他州的含铀褐煤中提取铀,制定了低温灰化、酸浸出和清液萃取的流程。中国在50年代建立了既能发电又能从煤灰中提铀的含铀褐煤处理工厂。
火法处理主要包括含铀褐煤的破碎和磨细、煤粉燃烧和煤灰收尘。煤粉燃烧既可以生产提铀的原料——煤灰,产生的蒸汽又可用于发电。煤灰在高温下会产生烧结,从有机物中游离出来的铀会被包裹在烧结物中而不容易浸出,使铀的浸出率降低。铀的被包裹作用程度,与燃烧过程的温度、煤灰在燃烧炉中运动状态有关。燃烧温度愈高,煤灰烧结程度愈严重,铀被包裹机率也愈大,铀浸出率也愈低。煤灰在燃烧炉内相互碰撞接触的机率愈多,停留时间愈长,也愈易烧结并包裹铀。因此,要尽量采用较低的燃烧温度,并选用煤灰粒间相互接触机率少、停留时间短的燃烧炉。
湿法处理主要包括煤灰酸浸出、矿浆萃取和铀沉淀。如含铀褐煤还伴生有锗、钼、钒等元素时,则需增加铀锗分离、铀钼分离和铀钒分离作业。
(1)煤灰酸浸出
煤粉燃烧时形成的铝硅酸盐玻璃体,用硫酸浸出时会随铀一起大量溶解,消耗大量的硫酸 (约为煤灰质量的40%),并使浸出液中SiO2浓度高达20~25g/L。SiO2浓度高的浸出液,硅胶容易发生胶凝。一旦硅胶发生胶凝,浸出液便会变得粘稠,失去流动性,无法进行液固分离。为避免硅胶胶凝,浸出过程中始终使溶液pH保持在1.0左右,硅胶在此pH下不易发生胶凝。
(2)矿浆萃取
由于浸出矿浆极难进行液固分离,需采用含0.1mol/L三脂肪胺(N235)和4%混合醇的煤油有机相,直接从浸出矿浆中萃取铀。萃取是在脉冲筛板塔或箱式混合澄清器(见萃取设备) 中进行的。负载有机相用0.1mol/LH2SO4-1.0mol/L NaCl溶液反萃取,然后沉淀铀盐。用矿浆萃取法直接从硫酸浸煤灰矿浆中萃取铀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进一步研究降低有机溶剂的损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