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墨铜矿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墨铜矿(Valleriite)多产于与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矿床中。

简介墨铜矿,英文名Valleriite,产地承德寿王坟。墨绿色。金刚光泽。半透明。不规则状集合体。共生矿物:黄铜矿、方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1

主要特征墨铜矿的化学组成为Cu3Fe4S7,含铜29.87%,铁24.98%。斜方晶系,a=6.14Å,b=9.83Å,c=11.42Å;2对称型mmm,晶体呈假六方鳞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或球粒状。铁黑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半透明,解理平行{001}完全,硬度1,相对密度3.09~3.14,有磁性。产于与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矿床中。1

晶体结构墨铜矿由两种类型的结构层交替组成:一是似水镁石层[Mg0.68Al0.32(OH)];另一是硫化物层[Fe1.07Cu0.93S2]。硫化物层里,硫原子呈最紧密堆积,它们之间是由充填四面体空隙的Fe和Cu原子联系。从整体来看,这些晶体结构应是一个大的超晶胞。又可分出两种单独的亚晶胞:一是硫化物层(S),R-3m,aS=0.3792nm,cS=3.41nm;另一是氢氧层(H),P3-ml,aH=0.307nm,cH=1.137nm;aS:aH=21:17,cS:cH=3:1。超晶胞的空间群:R-3m、R3m或R32,asp=6.446nm,csp=3.41nm=1cs=3ch。原子间距:A:(Fe,Cu)-S=0.241nm,B:(Fe,Cu)-S=0.23nm,C:(Fe,Cu)-(Fe,Cu)=0.277nm,D:(S-S)=0.381nm,as:(S-S)=0.3792nm,F:(Mg,Al)-(OH)=0.204nm,G:(OH)-(OH)=0.269nm,aH:(OH)-(OH)=0.307nm,I:S-(OH)=0.311±0.003nm。1

成因产状墨铜矿未见巨大堆积。常以显微大小的小薄片的形式见于成因上与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床、与黄铜矿、方黄铜矿、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共生,但较它们析出为晚。在各种热液矿床中,对很多较高温度的黄铜矿来说,墨铜矿的包体与方黄铜矿一样是特征的。也见于一些黄铁矿及铅、锌、钨、钼矿床中。在我国河北某铜矿床中与磁铁矿,叶蛇纹石成组合。作为CuFeS2-FeS固溶体分解的中间产物,墨铜矿形成于200-250℃之间。可作为地质温度计。在氧化过程中,开始变为黑灰色或褐色含铜蓝的粉末状物质,而后形成褐铁矿。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亮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